第十一章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讲述.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相对数 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 率的标准化 医学常用相对数指标 率的抽样误差与区间估计 绝对数---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基 本资料 相对数---比较分析现象间的关 系和发展 相对数常用的种类 相对数常用的种类: 1、率(rate) 2、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3、相对比(relative ratio) 常用的相对比 一、两类个体例数之比 R=A类发生的例数/B类发生的例数 如,人口数的男女性别比 二、两个率之比(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P1/P2 如,吸烟的冠心病发病率是不吸烟的1.25倍 三、 两个相对比之比(比值比,odds ratio) 如,疾病组暴露比数与对照组暴露比数之比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死亡统计指标 常用疾病统计的指标 4、治愈率(cure rate) 表示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治愈的频率。 治愈率= ———————— X 100% 4.死因构成 (proportion of dying of a specific cause): 某类死因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百分比。按死因构成比由高到低排 出位次即死因顺位。用于观察何种 疾病是造成当地居民死亡的主因。 某死因构成比= ×100% 因某类死因死亡人数 总死亡人数 (二) 疾病统计常用的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一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的频率,常用于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 * 1. 率 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K为比例基数,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等表示。 率= ×K 某事物或 现象发生的实际数 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所有可能数 2. 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整体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构成比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⑴ 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 100%; ⑵ 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增大,其它 部分会相应地减少 。 表20-2 某地居民年龄别癌肿患病情况统计 85.2 100.0 1492 1750250 总计 800.0 16.2 242 30250 60~ 401.4 38.5 574 143000 50~ 129.9 32.6 486 374000 40~ 30.0 11.4 171 570000 30~ 3.0 1.3 19 633000 <30 患病率(1/10万)(5) 构成比(%)(4) 癌肿病人数(3) 人口数 (2) 年龄组(岁)(1) 3.相对比 是A、B两个有关联的计量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常用R表示。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也可以是性质不同。 比= (或×100%) A B 应用相对数时 的注意事项 构成比与率是意义不同 的两个统计指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 二. 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即应 有足够例数。 表6.1 某市某年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及其相对数 458 100.0 - 12884 2812647 合计 735 8.8 0.46 1130 153838 Ⅶ 584 14.4 0.76 1853 317504 Ⅵ 447 10.0 0.53 1282 286967 Ⅴ 458 11.6 0.62 1503 328363 Ⅳ 236 12.8 0.68 1650 699712 Ⅲ 779 23.5 1.25 3033 389540 Ⅱ 382 18.9 - 2433 636723 Ⅰ 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病率(1/10万) 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构成(%)(5) 各区与Ⅰ区发病数之比(4) 急性传染病发生数(3) 年平均人口数(2) 市区(1) 三. 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 个率,不能 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 四. 资料的对比应注意可比性: 即除了研究因素外,其余 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相同或相近。 表20-3 某年甲乙两厂石棉工的 石棉肺发病比较 20.0 20 1000 22.0 22 1000 合计 50.0 1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