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模糊集理论对壮肝逐瘀煎抗肝纤维化的优化研究
[摘要] 目的 优化壮肝逐瘀煎配伍,创制高效新方。 方法 SPF健康、清洁级大鼠260只,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大鼠采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于第4周末造模大鼠随机处死5只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证实造模成功后,将其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组)、壮肝逐瘀颗粒配比1~28组、大黄蛰虫丸组(C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大黄蛰虫丸、正交设计后壮肝逐瘀1~28组灌胃。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2、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2)mRNA的水平,通过模糊数学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壮肝逐瘀煎颗粒各组及C组、B组中壮肝逐瘀煎颗粒第11剂量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L-2、IL-10、SOD水平较高,血清IL-6、TNF-α及肝组织Hyp、MDA、MMP-1,2,3水平较低。 结论 通过对原方剂组进行拆方后分出27个方剂组加原方组共28组,并对实验的各指标进行运算和分析后结果认为壮肝逐瘀煎配比11组(柔肝化纤颗粒)最优。
[关键词] 壮肝逐瘀煎;抗纤维化;模糊数学;优化;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014-04
壮肝逐瘀煎是在已故的全国有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有效验方的基础上组方而成,经过多年实践其有效性不容置疑[1-4],其经验和理论的积累可能通过数十载而得来,理论的构建是极其艰苦的,一旦建成如不能通过技术将其复制出来,推广出去,将大大降低其价值及社会贡献。现代科学具有很强的推演体系,使其可以通过以现代技术为中介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复制功能和很好的可重复性的手段[5]。本研究复制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药效模型为指标,基于模糊集理论建立药物与各功效指标的数学模型,对方中各成分进行量化控制,分析壮肝逐瘀煎中各药物的重要性,去除方中冗余成分,使组方更科学、精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清洁SPF大鼠260只,雌雄各半,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10-0010。
1.2 药物与试剂
壮肝逐瘀煎(黄芪45 g,牡蛎30 g,土鳖虫5 g,鳖甲30 g,黄精20 g,枸杞20 g,薏苡仁45 g,橘红10 g,泽兰30 g,炒鸡内金15 g,虎杖20 g,大枣15 g)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按等效剂量计算大鼠所需全方及拆方生药量,经浸泡、煎煮3次后、过滤及水浴蒸发制成每毫升含1 g生药的水煎液(浓度100%)2000 mL药液,高温灭菌后4℃冰箱保存备用。大黄蛰虫丸0.2 g/kg(广东阳江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4℃冰箱内保存备用。CCl4分析纯购自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6、IL-10均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编制因素位级表
壮肝逐瘀煎由12味药物组成,分析方中各药用药与否的差别、药物用量的差别、各药物搭配的差别,故为12因素3位级,采用列表。见表1。
1.4 动物分组
健康清洁级SPF大鼠260只,体重120~150 g,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大鼠进行肝纤维化造模,于第4周末造模大鼠随机处死5只,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后,将其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组)、大黄蛰虫丸组(C组)、壮肝逐瘀煎配比1~28组,每组8只。
1.5 造模及给药方法
采用韩德五等[6]报道的方法复制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为了防止肝脏自然修复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各组于用药开始后仍每周注射40% CCl4油剂1.5 mL/kg 1次,A组除外。造模4周后各组分别予以壮肝逐瘀煎配比1~28组药液、生理盐水(A、B组),大黄蛰虫丸(C组)灌胃给药,灌胃液体量为0.1 mL/kg,1次/d,其浓度及等效剂量按体表面积折算。
1.6 标本制备
各组于用药治疗后4、8、12周,禁食12 h,随机选取5只大鼠称重,经1%戊巴比妥麻醉,股静脉采血后处死,剖取肝脏,取肝脏右叶相同部位组织1块置入10%甲醛,作常规石醋切片,将余下肝脏组织于液氮中速冻,-196℃保存,以备匀浆测羟脯氨酸(HYP)、提取mRNA及RT-PCR分析用。血清于-70℃冰箱内保存备检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