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照见台湾:金马·影人·电影
『侠女』杨慧贞
不同于60年代对爱情的追求与寄托,70年代的台湾银幕一片『刀光剑影』。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如《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等,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时期的台湾电影。
与大陆的『巾帼英雄』相似,台湾的女人这时期同样不爱红妆爱武装。
『侠女』杨慧贞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女侠客,其扮演者徐枫,眼睛亮而有神,不失女性的妖媚,却又带着一份犀利,颇能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非常适合『侠女』的角色定位。
跟许多时代一样,70年代的台湾社会气氛,往往在『徐枫们的』身上集中体现。胡金铨的电影清一色以美丽、沉稳、神秘又身怀绝技的女性英雄为主,这些女侠往往有着中性的性体特征。常以男装出现,与男性的相处尊显着平等与盟友意识,绝无异性、情侣、男女之身份意识。
为什么武侠片如此受欢迎?70年代台湾在政治和外交上经历了一系列波动和挫败:被取消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美、日等国家先后与台湾『断交』,政治上的波动使当时台湾的官员和民众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政治焦虑。
唯以武侠,甚至战争片,通过激烈的肢体语言和火爆动作场面,宣泄观众内心最深层的不安和焦虑。恰恰武侠与战争片分个胜负,在虚拟的情境中正义一方最终获得胜利,的确,这多少可以象征性地安抚台湾观众的政治焦虑。
陆依萍 —『烟雨蒙蒙』
1963年的11月,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而红遍全台的凌波,因入围金马奖首度来到台北。那一天,台北被香港媒体称为『狂人城』: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天。十八万台北人放下工作课业,涌上街头,只为一睹「梁兄」风采。
人性压抑的年代,人们对电影表现出狂热,60年代的台湾电影,在政治气氛深厚的年代里,爱情是自由台湾最重要、最多产、最受欢迎的表达主题。
那时台湾的爱情片尤以琼瑶为代表。如甄珍《心有千千结》、林青霞《我是一片云》等。那时的台湾明星身上往往都拥有『在水一方』的优雅气质。
在银幕形象上,无论是李丽华在《故都春梦》中用收腰的大衣、袖口和领口加上皮草装饰,制造的颇为时髦前卫的贵妇风,还是潘琪在《哑女情深》中用长长的麻花辫,干净的长衫带来的文艺气息,都透着那个时代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1965年,18岁的归亚蕾在《烟雨蒙蒙》里饰演的依萍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刻意的搭配,没有华丽的装饰,依萍轻拢秀发,穿着一袭素雅的套装静静坐在那里就有了那个年代女学生的文艺与娴静。
琼瑶式的爱情电影崇尚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能实现。
这在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压力剧增的台湾,个体的经济、知识水平、社会差距日益拉大,使得人们在轻松的电影中释放或忘却生活的重压。琼瑶式的唯美、超现实审美恰好超越了身份鸿沟,成为当时青年男女热衷的影像。
镜像里的台湾—五个女人的故事
金马50年,58位影人,123座奖杯。
首创于1962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从早年由政府举办,逐渐转型为民间主办,在过去半世纪中,金马奖虽然潮起潮落,但对青年电影人的挖掘与肯定,一直没变。对台湾电影甚至整个华语影坛的关注也始终没变。
金马50年,请来张曼玉任『金马五十大使』。
48岁的张曼玉5次夺得金马奖,4次捧走影后奖杯,至今无人超越,更是摘得柏林及戛纳影后的唯一华人女演员,堪称金马奖创办以来最重量级大使。
金马50年以张曼玉为形象的主视觉海报,眼神迷蒙,突出表达了某种关注的眼神,仿佛告诉人们,没有人能真的留住正在流动和消逝的一切,除了电影,让瞬间化为永恒。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金马的影帝影后塑造的银幕人物,同样映射了台湾社会整整半个世纪的光阴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沈佳宜』
2011年,当九把刀将自己的故事改编成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并在台湾、香港票房大卖时,在台北某小学任教的沈佳仪的原型——沈佳宜,正留职停薪、请假在大陆陪伴先生。
九把刀说,沈佳仪在电影中只是名字改为了沈佳宜,无论如何,这位现实中的女教师,成了2011年『最幸运』的女人,因为一部电影,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是著名作家九把刀的初恋。在青春里,每一个男生的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
『沈佳宜』的背后,是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式微和青年力量的崛起。
战后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曾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楷模。但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伴随经济形势的逆转,台湾社会日益陷入贫富差距拉大的恶性循环。而新公民运动,土地正义和绿色民主的呼声,使台湾进入急剧变动的十年。
时代改变,青年力量在崛起。2012年12月,因为学生上街抗议旺中集团购买『壹传媒』,被台湾『教育部』发文『关切』。台湾清华大学学生陈为延在『立法院』严词批评『教育部长』。同样,2012年的最后一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