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 明确诊断,选药时权衡疗效与不良反应、考虑患者用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经济承受能力 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使用“高效、低毒、价廉和易用”的药物。合并用药发挥有益的协同作用,避免不合理的多种药物预防给药,防止诱发耐药性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浪费药物 掌握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因人、因地、因时和因病而定,作到用药个体化。 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 对因对症治疗并重;注重支持疗法。如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时,要综合使用抗菌、抗休克和维持营养、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指征的支持疗法 始终对病人负责,确定诊断和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在治疗过程中,必需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药物治疗方案 *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效应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物因素与机体因素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药理效应的量变与质变 第一节 药物因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极性↓ 解离度↓ 分子量↓ 扩散↑→吸收↑分布↑ 5.化学结构与靶位特异结合→特异性 4.溶解度↑→ 吸收↑分布↑排泄↑ 与给药途径 硫酸镁:口服导泻,利胆 注射降压、镇静、抗惊厥 外用消炎止痛 庆大霉素:口服胃肠道感染 注射全身感染 C T 缓释剂 控释剂 针剂、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常规制剂 药物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靶向制剂 剂型因素 制剂因素 药物崩解、溶出过程 剂型设计 工艺和辅料 生产批次 化学等价、药学等价、治疗等价 药学等价是临床治疗的基础 生物利用度研究的重要性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SOP, S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剂量过小则疗效差、无效、耐药性等 剂量过大药效过于剧烈,甚至发生毒性反应 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有效量,极量等 剂量因素 剂量因素 1)量变化:剂量依赖关系 2)质变化:剂量↑ →反应性质变化 给药时间 空腹给药,吸收快且充分,药效发生快又好 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刺激性较强,饭后服药 糖皮质激素早晨给药副作用小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 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序贯用药,药物之间相互影响 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发生相互作用 结果导致药理效应和毒性发生变化 DDI:Drug Drug Interaction 多种疾病共存 多种药物同治 肝肾疾病、年龄等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原因 药效学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1+12 相加作用:1+1≈2 化学性拮抗 生理性拮抗 药理性拮抗 生化性拮抗 增强作用:复方感冒胶囊 减弱作用:催眠药---咖啡(咖啡因) 吸收:普鲁卡因+肾上腺素→普鲁卡因吸收↓ 苯巴比妥+碳酸氢纳→苯巴比妥吸收↓ 分布:竟争性血浆蛋白结合(高蛋白结合率) 代谢:诱导剂/抑制剂,环孢素+利福平 排泄:丙磺舒+青霉素→青霉素排泄↓ 药动学相互作用 ADME/T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 机体因素 年龄因素 新生儿代谢排泄功能不全:灰婴综合症 新生儿肾脏排泄为成人的20%(足月产和早产儿发育差异大) 老年人代谢排泄功能不全,药效强烈而持久(排泄功能下降25%和50%) 老年人特殊生理因素:心血管反射减弱 机体组成:老年人机体脂肪比例增加(地西泮半衰期延长) 老年人多病同治,多药同用 女性脂肪比例高,水比例低 注意妊娠期用药 月经期不宜服用泻药和抗凝药 产前还应禁用阿司匹林(新生儿脑出血等) 分娩过程用药(吗啡,哌替啶) 哺乳期药物通过乳汁排泄 性别因素 遗传因素 NAT(N乙酰基转移酶):肼类、芳香胺类 国人快型:50%,慢型:10-20% 异烟肼 慢代谢者每日给药易蓄积 快代谢者间歇给药疗效差 肝毒性与快代谢者乙酰化代谢物有关 P450代谢酶家族:1A、2C、2D、2E、3A CYP2C9,2C19和2D6有严重遗传多态性 CYP2C19和2D6多态性导致代谢速度差异 G6PDH↓ Glucose G-6-P ATP ADP 6-PG Acid NADP NADPH↓ GSSG GSH↓ H2O2 ? H2O 溶血性贫血(蚕豆病) 氧化剂 磺胺类 维生素K 伯氨喹 苯胺类 蚕豆 遗 传 缺 陷 损伤红细胞膜 特异质反应:性质异常、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 特异质反应:个体对药物反应超常敏感,与原有的药理作用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不可预测 病理因素 肝脏疾病 白蛋白合成↓→游离血药浓度↑→中毒 药物代谢功能降低 肾功能障碍→t1/2↑ 药物蓄积 →中毒 肾病综合症:血浆蛋白降低、胃肠粘膜水肿、利尿药作用降低 心功能↓→淤血→血流量↓→药物吸收、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