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docVIP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一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训练三 第三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憎恨(zēng) 山岗(ɡǎnɡ) 粗犷(guǎng) 中肯(zhòng) B.悼念(dào) 尽管(jìn) 嫉恨(jì) 赎罪(shú) C.绵亘(gèn) 端倪(ní) 兑现(duì) 着落(zháo) D.奠基(diàn) 邮戳(cuō) 斐然(fēi) 气馁(něi) 答案:A 解析:B项“尽”读音为“jǐn”,“嫉”读音为“jí”;C项“着”读音为“zhuó”。;D项“戳”读音为“chuō”,“斐”读音为“f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遐想 经典著作 豁然开郎 亨誉中外 B.谛造 不言而喻 义愤填膺 悚人听闻 C.坚忍 过渡时期 融会贯通 淋漓尽致 D.肤浅 创业惟艰 惨无人道 永葆生机 答案:C 解析:A项“郎”为“朗”,“亨”为“享”;B项“谛”为“缔”,“悚”为“耸”;D项“惟”为“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____________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2)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____________。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____________……他可能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____________。 A.机遇 策源地 抹去/死敌 B.机遇 发源地 抹去/私敌 C.机会 发源地 拂去/死敌 D.机会 策源地 拂去/私敌 答案:D 解析:(1)说明在美国要落实解放黑奴宣言的机会是很多的,所以应该用“机会”,而机遇较少,是可遇不可求的。(2)“策源地”指战争、重大社会活动等策动和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没有“策动”的意思,不如“策源地”准确。(3)“拂去”,力度比“抹去”要轻,更能表现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死敌”,不符合文意,只能用“私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青年应该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大有可为,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但美国政府面对这种状况竟然安之若素。 D.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答案:A 解析:A项中“大有可为”的意思是值得去干,有发展前途,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大有作为”,意为取得巨大成就,作出巨大贡献,这样才与句意吻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