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题库.ppt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工商业发展时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口、城 市 密 集 稠密的 水 网 人均耕地低于全国 水平 耕地被分 割破碎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生产规 模较小 机械化 难推广 “粮仓”地位逐渐让位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自然状况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稠密的水系 早期 中后期 黏重的土壤 早期 中后期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地下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原始开发期间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3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划分: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发生变化 区域发展具有阶段性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矛盾加剧 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横向(静态)-----空间   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纵向(动态)-----时间   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 科技水平 落后 进步 发展 某些环境因素成为限制条件 把限制条件变为有利条件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 方法指导: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 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案例中我们应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并不是说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重要提示 处于鼎盛时期(公元2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忙。但却在公元5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究其原因,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是主导影响因素之一。 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公元2世纪,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中、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 案例2 楼兰地区的变迁 楼兰的兴衰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P3 传统民居,现代住宅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北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 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 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 南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进深和高度大且楼间距小 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房檐宽 气温高,季节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