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   摘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带来了两个民族语言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中西方人士喜欢在说话的时候夹杂一些来自对方文化的语言,最终使得语言出现了杂化现象。面对这一语言变化,这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不可译现象,译者需要采取翻译策略来构建文化的桥梁,找到衔接点和嫁接处,以传达更为准确的信息。而语言杂化现象的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减少了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的文化阻碍。   关键词:语言杂化;不可译;文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愈加频繁,汉英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也有了更多的交集。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很习惯在说话时夹杂一些英文,像“No Problem”和“Try Your Best”之类出现在汉语中的句子早已屡见不鲜。这些在一种语言之间夹杂使用另一语言的语言杂化现象是两方文化交流加深的结果,也是文化之间碰撞的结晶。而针对该语言杂化现象,译者该如何处理呢?面对文化不对等、文化融合及语言杂化现象,译者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来更加准确的传递信息呢?本文将从汉语的角度出发,分析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交流与融合,在了解不可译性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及语言杂化对不可译性的影响。   1.不可译   1.1不可译的定义   每一个名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会使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遇到很多的困难。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不同语言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异。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语言和符号的不同,而且在于对客观世界本身的看法不同,即语言也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这种差异在翻译上表现为不可译性,那么翻译涉及到的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正是这种差异使得翻译很难做到各个层次对等的转换,这就产生了翻译的不可译性。英国翻译理论家卡德福特根据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后者,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不可译现象。   1.2不可译的分类   1.2.1历史文化不可译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而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历史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一种形象的代表。比如诸葛亮代表聪明人物,“三个臭皮匠比不上一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这样的比喻早已家喻户晓。再比如西施堪称美丽的化身,而丑女无论如何模仿也只能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些深为中国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异常陌生的,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   1.2.2风俗文化不可译   所谓风俗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文化。民族与民族间的招呼语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人比较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是:“吃饭了没”“去哪”,而西方的问候方式则不同。如果把这些句子直译为英语,对西方人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 ”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 ” 之类的话,他们会误解,甚至会生气,认为中国人不礼貌,所问问题涉及隐私。为了达到文化上的对等,我们将以上所说的中国特式招呼语翻译成“Hi”或者“Hello”之类能产生更好交际效果的语言。   1.2.3政治文化不可译   中西方隶属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西方的资本主义本身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在一些地方是直接对立的。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下诞生的意识形态差异无疑在翻译的过程中制约着译者。   号召性的言语是中国领导人比较偏爱的语言表达。现今经常听到的句子是“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建设成一流的单位”,我们比较熟知的句型对于西方人却是陌生的,因为他们在“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将××建设成一流的单位”之间找不到必然的联系。所以翻译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取舍,将文化对等的内容翻译过去即可。   2.语言的杂化   2.1语言杂化的涵义   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导致了共享信息的增加。但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一方的文化内容在另一方的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为了方便交流,这种无法对应的文化内容会被作为一种陌生的内容引入到另一种文化中,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与他国语言的接触中,不断融进了新的内容。语言交流中将其它语种的词汇不规范地参杂于本国语言当中的现象人称杂语或混合语,也就是所谓的语言的杂化。本文以汉语言为出发点,根据杂化现象的应用范围,将其分为广义的语言杂化和狭义的语言杂化。   2.2语言杂化的分类   2.2.1广义的语言杂化   广义的语言杂化现象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在汉语中夹杂英文的现象,该现象是随处可见的,使用人数多,流传范围广。   中国人在打招呼时说上一句“hello”,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