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指背后的宽如客们.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龙指”背后的宽客们 2013.09.11?3807?南都周刊2013年第34期?0条?推荐[0] 理论物理学博士、哥大教授伊曼纽尔·德曼写出那本著名的《宽客人生》,宽客(Quant)这个词开始流行,它的意思是“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数量金融师”。 主笔_王宏宇 北京报道 他站在快速闪烁的电脑屏幕前,惊慌失措。 失控的电脑程序像狂奔的野马一样,不断生成大量预期外的委托订单。在用颤抖的手迅速发出一系列撤单的指令后,他一咬牙,拔掉了电脑的电源线,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但5分钟已经过去,26082手不应生成的订单,被送至交易所,再也追不回来。 “光大乌龙指事件”中这一情景的描述者,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键已经因“轻率言论”引咎辞职。在光大证券8月18日发布的公告中,这惊心动魄的一刻,被简化描述为因“独立套利策略系统”存在“额度控制缺陷”而带来的差错,交易员“迅速批量撤单,并终止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的运行”。 4天后,这一幕改头换面,又在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上演。因为“程序修订的失误”,高盛的交易系统误将客户的“兴趣”当作指令发往交易所,造成大量1美元的订单,造成损失预估达1亿美元。 戏份还远没有结束。22日,继去年Facebook上市电脑出现“不明故障”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再次因“股票报价系统发生技术故障”暂停3小时,甚至惊动了奥巴马。 紧随其后,因为“每几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的“输入错误”,以色列特拉维夫股市25日也发生“乌龙指”,受害股票价格5分钟内从28万元跌至350元/股(人民币),所幸交易所此后宣布交易作废。 不仅如此。在过去一年里,全球股市至少发生了10次以上以往闻所未闻的、猝不及防的愚蠢事件,所有事件的背后始作俑者都有同一个名字:计算机。 取代交易员的计算机 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发现股市中突然产生大量不合理交易,例如,埃森哲被卖到1便士每股,而苹果每股被卖到10万美元。尽管大量不合理交易被取消,道琼斯指数仍在短短5分钟内从10458点跌至9869.62点。 即便上溯到1930年代,这样的闪电暴跌也前所未有。调查结果显示,事件的起因,是一名花旗银行的交易员在执行自动交易策略时,没有设置交易价格与交易时间限额,电脑自动执行了一笔41亿美元的“高频交易”卖单,在20分钟内发出了7.5万份卖单,进而引致其他公司类似算法的连锁反应。 美国证交会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对此的处理结果是,针对这类“高频交易”推出“熔断”机制,即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暂停交易。规定自2013年2月4日实施,试行一年。 此外,监管部门还在次月宣布在交易系统中添加“巡逻破坏器”,阻止5分钟内波动10%的交易。不仅如此,还将考虑限制交易系统运算速度,以及部署交易税收系统等。 但这似乎收效甚微。《连线》杂志在当年底发表《掌控华尔街交易的计算机算法》发现,道琼斯用于发布金融信息的Lexicon系统,绝大多数的订阅者都是计算机。 文章还说,借助计算机实现的高频交易仍然大行其道,这些交易系统还像电影《猎杀红色十月号》里的潜水艇大战那样殊死竞争,“每个算法都在尝试比其他算法更聪明地运行。” 投资分析人艾琳·奥尔德里奇在畅销书《高频交易》里说,《纽约时报》报道,2008年70%的非高频交易投资者都赔了钱。而根据TRADE的调查,2009年使用算法的买方交易员从2008年的9%飙升到26%。这导致我们今天看到有60%的交易来自高频交易。 在这本充斥着数学名词、数学公式和流程图的,更像计算机书籍的金融学指南里,奥尔德里奇还提到高频交易的常用手法,例如推测价值投资大户的行为,新闻事件的走向,乃至信息不对称的瞬间价格差,甚至像天气预报一样的统计预测工具来获利。 有了这些稳赚不赔、无往不利的工具,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交易系统正在快速地取代传统的交易员。” 现实中的猎杀远比理论残酷。比如大户的交易往往会延续相当时间,为防止高频交易捣乱,会事先做算法优化,以求更快地交易和更好地隐藏自己。但针对此研发的“掠夺性交易”,则会故意寻找大户算法中的漏洞,通过密集交易,抢在大型交易完成前获利,甚至欺骗大户的计算机错误下单。 更厉害的还有闪单交易(Flash-order),它的原理是,无论你的算法多么厉害,我永远都比你快,500毫秒就够了。这种快可能来自把电脑放在更靠近交易所的数据中心,更快的光缆,也可能来自更先进的网络技术,还可能来自更优化的数据结构,甚至专门定做的CPU、内存和硬盘。 近期有两个事例最能说明这种疯狂已达到何种程度,一是Hibernia Atlantic投资2亿美元,铺设了一条从纽约到伦敦的海底光缆,以求达到“最快的网速”;另一件事则是纽交所决定在新泽西的某镇设立电子中心,到了那才发现,选址周围的地块,已经被高频交易公司占得没有立足之地。

文档评论(0)

518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