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引用,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论文,引用,规范 篇一: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引用文献的要求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引用文献的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文中注(即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文末注(文献按姓氏拼音的第一个拉丁字母排序)、脚注(即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等三种。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中引文的出处以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规定采用脚注方式在当页注明。引文的编号每页均从1开始,放在右上角,如1,;引文的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版年份、书名、出版社、页码,其基本格式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经济类权威核心刊物《经济研究》杂志。 脚注基本格式如下: 中文著作 【示例】 张仁德,1998:《比较经济学》(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第123页。 说明:请注意标点符号和各项的次序,一定要标明页码。 翻译著作 【示例】 [美]阿瑟·刘易斯著,梁小民译,1990:《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第12页。 说明:请用方括号标明作者的国籍、译者的姓名,一定要注明页码。 中文杂志、报刊 【示例】 张三,1989:《论市场》,《经济研究》第8期。 说明:文章名和杂志名都用书名号;报刊文章要标明版次。 外文原著 【示例】 John, D.,1956,On Demand,Oxford Press 外文杂志 【示例】 John, D.,1956, “On Dem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 Feb., PP15~25. 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及方法如下: 基本方法:每篇文献按以下顺序注明。 作者(们)的姓名;按姓氏拼音的第一个拉丁字母排序。 出版年份;若同时参考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几篇文章文献,在年份后加注字母a,b,c等。 文献名。 出版者或刊物名称;若为论文集,要注明,并注明编者。 第x卷,或刊物期号。 第xx~xx页。 例:张三,1989:《论市场》,《经济研究》第8期。 例:李四,1991a:《论计划》,经济出版社。 例:李四,1991b:《论计划与市场》,载于王五编《计划与市场》(论文集),经济出版社,第59~69页。 译文文献编排方法 译文文献以作者的中文译名打头,再接出版年份。 出版年份仅注所引文献中译本的出版年份。 例:“约翰,1978:??”。 译文文献的中文标题。 在文献名后可注明“中译本”。 例:“约翰,1978:《论需求》,中译本,译文出版社。” 外文文献编排方法 所引文献为外文原文,不论世界上是否存在该文的中译本,都可按外文原文文献处理。 以作者姓名原文打头,姓名必须首字母大写;姓在前,并用逗号与后面的名隔开;名用缩写时,必须用实心点标明。 出版年份。 文献标题。每个实词应首字母大写。如果所引文献是文章,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如果是书籍,不用引号。 杂志名或出版社。如果是杂志,用斜体表示;如果是出版社,保持正体。 第x卷,或刊物期号。 以上各项在同一行连续排列,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John, D.,1956, “On Dem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 Feb., PP15-25. 例:John, D.,1956,On Demand,Oxford Press . 参考文献总体排序方法 中文文献(包括中译文献)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个字母单独排序。 外文文献也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个字母单独排序。 同时有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时,为整齐起见,中文文献全部排在外文文献之前。 注意:论文必须至少有两篇英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及脚注示例] 参考文献 [1]魏后凯,1997:《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 [2]王绍光、胡鞍钢,1999:《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 [3]汪昌云、汪勇祥,2004:《流动性溢价,抑或投资者心态? ——来自中国股市异常交易量与预期收益关系的证据》,工作论文。 [4]汪勇祥、吴卫星,2004:《基于流动性的资产定价模型——中国股市流动性之谜的一个理论解释》,《经济学季刊》第13期。 [5]吴卫星、汪勇祥,2004:《基于搜寻的有限参与、事件风险与流动性溢价》,《经济研究》第8期。 [6]吴卫星、梁衡义,2005:《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财经问题研究》第5期。 ······ [9] Allen,F .and D. Gale,1994,“Limited Market participation and Volatility of Asset prices.”American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