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内经》“下病上取”理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痛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内经》“下病上取”理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康复科就诊的膝痛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运动疗法组)28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以针刺运动疗法“下病上取”治疗膝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疗法;运动疗法;下病上取;膝痛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31-02
针刺运动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是指在针刺前按摩穴位,在针刺的同时适当运动患部或在起针后运动患部;广义的针刺运动疗法涵盖了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包括在整个针刺治疗期间,患者坚持每天进行运动或活动患部或进行导引运动。本项目针对前一种进行研究,其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1],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务使“得气”,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用于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2]。本研究运用针刺运动疗法和“下病上取”理论治疗膝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康复科就诊的膝痛患者57例,病因包括膝部软组织扭挫伤、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临床表现主要有膝部肿痛、活动不利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运动疗法组)28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29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28~79岁,平均(47.23±6.24)岁;病程2~13年,平均(4.12±1.7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9~81岁,平均(49.54±7.27)岁;病程4.1~13年,平均(3.94±1.4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选取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为主穴,按寒热虚实选取1~2个配穴进行针刺。屈膝取穴,每次选取4个主穴,各穴位行常规消毒后,内外膝眼穴用1.5寸(40 mm)的毫针向内向膝关节腔方向斜刺,针刺深度为1~1.2寸;血海、梁丘穴用1.5寸(40 mm)的毫针,直刺,深度为0.8寸左右,诸穴捻转进针,得气为度。配穴用常规针刺方法。以上穴位每5分钟捻转一次,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寒湿型及虚证可加灸,留针30 min。
治疗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基于《内经》“下病上取”理论,针对膝痛患者在上肢肘关节附近取穴治疗。方法:主要选肘部的天井、小海、曲池、少海、尺泽,左膝取左侧,右膝取右侧,选穴时按膝痛的部位对应肘部的部位选取。根据患者寒热虚实等辩证选取几个穴位,如寒湿加腰阳关,瘀血加膈俞,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每次取主穴4个,配穴1~2个,用1.5寸的毫针按常规进针方法进针,每5分针捻转行针1次,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 min。
运动疗法:进针后运针务使“得气”,在得气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膝关节,如坐位时前后摆动小腿、下蹲起立,作行走、屈伸等各种动作。采取何种运动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肿痛甚者以不负重运动为主。运动以患膝温热、出汗为度。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3]
痊愈:膝痛完全消失,行走、伸屈自如;显效:膝痛明显减轻,行走、伸屈基本自如;好转:膝痛减轻,行走、伸屈较前自如;无效:膝关节功能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0.271,※P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头昏、咽干、心慌和胃肠道不适及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针刺过程中未出现晕针、断针、血肿和局部感染、疼痛加重、关节肿胀等现象。
3讨论
《内经》中最早出现“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理论。《素问·五常政大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