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幼时记趣》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时记趣 沈 复 3、在文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哪几件趣事呢? 观蚊如鹤之趣 思考2: * * 总有一天…… 我要变成…… 说明孩子的 非常丰富 想象力 幼时记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设计制作: 贵阳十四中/ 冉华 张 荣玲 作者简介: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出处:《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情趣,情调低沉,略含感伤。 背景简介 课堂练习一: 稚( ) 项为之强( ) 刚强( ) { 鹤唳( ) 怡( )然 凹凸( )( ) 丘壑( ) zhì jiàng lì qiáng yí hè āo tū 课堂练习二: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徐喷以烟( ) 怡然( ) 拔山倒树( ) 余年幼( ) 明察秋毫( ) 项为之强( ) 常蹲其身( ) 以丛草为林( ) 慢慢地 喜悦的样子 我 看清 移,搬开 僵硬 自己 把…当作… 神游山林之趣 鞭打蛤蟆之趣 2、在文中作者认为自己能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1、课题中的“趣”指的是什么呢? 找一找 是因为可以“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所以“时有物外之趣”。 想 象 丰 富 文中作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 ) 1.…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 3.…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这些都说明作者具有丰富的—— 思考3: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观蚊如鹤 神游“丛林” 驱打蛤蟆 …以丛草为林……神游其中… 庞然大物,盖一癞蛤蟆也 思考4: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能够从这些事情种体会到“童趣”,主要是什么原因? 4、作者把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童心”? 全 文 结 构 第一段,总叙“物外之趣”. 第二段,“物外之趣”一:观蚊如鹤 第三段, “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 第四段, “物外之趣”三:鞭打蛤蟆 思考练习一: 这篇叙述作者童年生活的 散文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童 趣 你认为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个事例?它好在哪里? 思考练习二: 观蚊如鹤 神游丛林 驱打蛤蟆 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物。 特点:有相似点或相同点的已有事物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的形象。 特点:必须进行再创造的新的形象 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很普通的,比起人来很微不足道的草木昆虫是仙鹤、山林野兽和庞然大物呢? 想一想 因为“我”是用一颗童心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自己热爱的大自然。在孩子的眼里世间的万物都是奇妙而充满生机的。 做一做 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为下面的这句话续着写一段话。 八月十五的晚上,望着圆圆的月亮,我想:------------------ 说一说 大家已是生机勃勃的少年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虽已过去,但一定留给了大家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你能讲讲发生在你童年的趣事吗?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