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 四气的所示效用 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3.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五味(重点)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二、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荆芥、薄荷;治疗气滞的香附;治疗血瘀的川芎,都有辛味。 副作用: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等作用。 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 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副作用: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等。 副作用: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较广,①通泄:如大黄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②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③清泄:如栀子、黄连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等证。 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区别。 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 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 苦能坚的提法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释。 坚厚脾胃:增进食欲,黄连。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 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龙骨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
三、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金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药物的效用
三、影响因素 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较多的升浮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鲁教版化学8年级全册同步全解.pdf VIP
- 管理咨询成果验收规范.PDF VIP
- C-J∕T 447-2014 管道燃气自闭阀(高清可复制).pdf VIP
- 2025辽宁阜新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9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检验检测机构内审检查表.pptx VIP
- 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阜新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94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控技术-VxSCADA系统结构组态软件使用手册System Builder (VxSysBuilder) User Manual.pdf VIP
- Danfoss丹佛斯技术样本 PVG 32 比例阀组 用户指南.pdf
- 高压供电安全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