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场:游牧者的生存之道
喀拉峻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它位于新疆伊犁河谷海拔2000~2800米之间,属于高山草甸草场,其南北宽约3~6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是东西走向的天然优质牧场。每年从6月开始,附近的牧民就会沿着固定的路线陆续转场到这里,让牲畜增肥贴膘。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缓缓地往前行进,远处山峦起伏,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片片积雪反射着略微晃眼的亮光,苍茫的灰绿色山体匍匐着蜿蜒伸向视线的尽端,几只苍鹰在不远的草坡上吁地掠过。耳旁传来汪汪的几声吠叫,翠绿欲滴的草场上飞扑过来几只头骨庞大的牧羊犬。
我们站上一处高坡,环视眼前的大地,云朵下白色毡房的上空光影飘逸,明暗间瞬息转换着草场上万物的色泽。我转过身,看见百米外有奔腾的马蹄和硕大的牛犄角朝这里靠拢。“叮零当,叮零当”的铃声涌进耳膜,牛犄角后小山似耸立着的驮包晃晃悠悠地移动过来。随着马蹄声越来越清晰,我的心情开始躁动起来,内心听到一个低沉的声音:快去吧,哈萨克游牧史的大门向你打开了。 全家搭建哈萨克毡房
今年春天雨水丰沛,牧草长势特别旺盛,转场的牧人在牛脖铃铛的脆音声中打着兴奋的响哨拖家携口地赶往夏季家园。别看牛儿驮着一座小山行进,当它撒开腿往前急颠的时候,我的两只脚是跟不上它的,一转眼这队人马就走远了。我紧忙跳进吉普,赶上前去。没走多远,翻过一个山坡,就看见一处平地上已经有人就地竖起了烤馕炉,这是哈萨克女人在为担负着转场重任的男人们做馕饼。穿行过袅袅炊烟,为奔波的汉子和他们的搬家伙伴们留下影像后,我在一处刚开始搭建的毡房前停顿下来。
这家人从冬牧场迁徙过来后在此搭建起毡房,整个家庭会在这座移动房子中度过夏天;全家一家四口,父母带着两个娃娃,另外有姑姑从附近的草场赶来帮忙。哈萨克自住毡房基本都由家家户户的主人们亲手搭建,毡房大小是根据家庭人口和经济条件决定的,面积的计算按照房墙的块数决定。毡房一般有四种形式:简易的小毡房及四块、六块、八块房墙的毡房。简易的小毡房一般用于临时性居住或野外休息用途,没有房墙。而从四块起由房墙作为支撑主体的毡房是典型的哈萨克住宅,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这户人家今天搭建的就是这样的毡房。
搭建毡房开始之前,所有建构材料都按照搭建步骤有条不紊地被主人们排放开来,360度围绕一圈整齐地摆放在草地上,这些材料大多都是草原上就地取材而来的。仔细观察那些长长的木杆,原来是红柳木材质的。红柳木取自戈壁,被工匠按照标准尺度做成前直后勾的圆形木杆,这些木杆就是撑起毡房屋顶的重要构件——“房杆”。地上还有草席和彩色长帘子,它们是毡房结构搭建完成后包裹在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制的。这些墙篱由红、绿、蓝、黄、白、黑等图案组成,明快鲜艳,可以使毡房内部显得美观漂亮。据说一座毡房要消耗数千根芨芨草,把它们收拢编织起来就是一项大工程。墙篱需要用毛绳拦腰扎紧在房墙外固定。包裹在墙篱外的灰米色毡子大多是羊毛毡,羊毛毡大多由哈萨克族妇女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毛毡时,先用木棍将羊毛敲打松散,洒水打湿,铺在平整的地上压实,再由多人反复卷压而成。每座毡房都离不开避寒隔热的羊毛毡子。毡房圆形的主体结构“房墙”是用方形细红柳木杆以相同的角度交错而成的菱形栅栏构成的。我目测每块栅栏高约1.6米,交接处用牛皮绳捆扎,这样秋天拆迁搬走时方便收拢携带。从上俯视这个圆形结构,由于透视关系,整个房墙就似伊犁草原上盛开的一朵娇艳的红花,分外饱满漂亮。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毡房的屋顶时,哈萨克女人就会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把毡房顶部的毡子掀开,让暖暖的阳光倾洒进来。 夏牧场,当大人们在搭建毡房的时候,家中的孩子和小狗也兴奋得在一起奔走玩耍。 一位哈萨克毡牧民正用细毛绳绑扎屋顶的房杆。
哈萨克牧民用板车和大大的白铅桶从远处的河道里取来生活用水。
房墙搭建牢固的另一个关键部位是房门,由于房门使用频率很高,因此房门的横平竖直及牢固不晃动是今后使用功能中的重点之一。在拼接完房墙板块后,夫妇俩齐心协力地固定住门框。门框和双扇门板为松木材质,门板上绘有朱红底色、湖蓝勾边的简洁图案。为防狂风严寒,哈萨克毡房的房门都比较小,另外为防止积雪堆积影响开启,房门底部均有门槛,房门与房墙栅栏等高,宽约0.8米,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门框与房墙之间用毛绳绑扎固定。
房墙与房门固定完毕后,接着就是毡房骨架穹形“顶圈”的搭建。顶圈犹如一顶哈萨克男人的帽子,由6根细圆木拱型交叉窝成半圆形,嵌在圆形木圈底座的顶上,顶圈覆盖在毡房房杆顶部呈锅底朝天状,圆形底座边框上有很多孔眼,是与房杆连接的构造。房杆长度约3米,靠毡房墙篱的一头弯曲,接近顶棚的一端则笔直细圆,仔细往上观望,房杆顶端插入直径1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