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11被动句副词.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上) 教师:徐志奇 4)“被字句” “被”直接加在动词前。句式为“被+动词”,始见于战国后期。助词“被”由动词虚化而来,初有“遭受”义。例如: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也,贞也。(韩非子·五蠹)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论衡·感虚) 时焉被天火烧城。(三国志·蜀书·刘焉传) 介词“被”引出行为主动者,放在动词前,始见于汉代。介词“被”也由动词虚化而来。句式为“被+主动者+动词”。例如: 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亮子被苏峻害。 (世说新语·方正)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 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椽属。(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隋书·西域列传) 五.副词 □副词的概念和分类 □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数量副词 □情态副词 □语气副词 □否定副词 □谦敬副词 1.副词的概念和分类 副词是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谓语的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谓语。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它能作句子成分,在句中大都作状语,有时作补语,一般不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中心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句占压倒优势,因而副词特别发达,根据其意义和作用,可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数量、情态、语气、否定、谦敬等八类。 2.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高、过甚、至极。有“丕、孔、重、甚、大、深、颇、最、酷、至、极、殊、尤”等。这些副词古今变化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颇”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一是表程度偏高,义近“很”和“甚”;一是表程度偏低,义为“稍微”、“略微”。例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也。(史记·河渠书)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子通列传)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别通) 2)表示程度轻微。除了“颇”,还有“少、小、差、略”等,而“稍”是时间副词,直到唐代都有“逐渐”意。例如: 今予病少痊。(庄子·徐无鬼) 其为人也小有才。(孟子·尽心下) 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汉书·西域传下)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籍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程度加深,更进一步。有“益、加、滋(兹)、尤、增、愈、弥”等,意义近于“(比较起来)更加”、“(比现在)越来越”。“益、弥”今日还常用,需加注意。例如: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国语·晋语三)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欲盖弥彰,竟有何益?(资治通鉴·唐纪)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吕氏春秋·慎大) 2.范围副词 1)表示全体或多数。有“皆、尽、钧(均)、索、悉、举、备、咸、并、俱(具)、毕、胜、遍、尽、总、都”等。其中“索、举、毕、胜”在现代汉语中少见。例如: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史记·滑稽列传) 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荀子·王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尚书·泰誓中) 2)表示仅只。有“但、独、特、直、徒、第(弟)、啻、止、仅”等和现代的“只”意思相当。例如: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三国志·华佗传)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文档评论(0)

dd5454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