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3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控制源维度 稳定性维度 可控性维度 第三章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控制源维度 内部的:能力、努力、身心状况 外部的:任务难度、运气、他人帮助 稳定性维度 稳定的:能力、任务难度 不稳定的:努力、运气 可控性维度 可控的:努力 不可控的: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 第三章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学习需要的培养   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一) 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2.学校教育   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家庭对其要求及态度有很大关系 学校教育 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对学生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二) 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需要是个体对外部生活条件要求的反应映,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它受学生个体特点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品德决定着学习需要的性质。一个觉悟高、品德好的学生,必然会有正确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学习需要的产生。 另外,学生的志向水平对学习需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所谓志向水平,又称抱负水平,指学生自己设立的目标以及在学习活动之前对所欲达到的目标作出的估计。 学习需要的培养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竞赛的作用 竞赛的积极作用   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动来说,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竞赛的消极作用   根据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成功可能性在50%时反映倾向强度最大,因此,竞赛对处于中间偏上状态的学习者影响最大。 运用竞赛的原则 竞赛要慎用少用 竞赛要注意方式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一般说来,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不过,奖励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还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甚至会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去追求奖励,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 运用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 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 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 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即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而使学习一蹶不振。 案例 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 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改名同学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并谈谈老

文档评论(0)

yun1022537p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