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比兴的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经》中比兴的关系   摘 要:《诗经》中比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兴而兼比,另一种是兴比分离。兴而兼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的真实,社会弊病的揭露更加的深刻。而比兴相分离时,二者各尽所能。比即打比方,进行局部的深入表达,兴则主要是起韵、起情和“隐喻”等几个作用。通过对比兴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   关键词:比兴;兴而兼比;起韵   《周礼·春官》中有“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至此出现了比兴的概念。朱熹的《诗集传》中给比和兴下了定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朱熹的这一解释被后世所认可,一直延续下来,下面我们来详细论述比和兴二者的创作艺术以及二者的微妙关系。   一、兴而兼比,创作意象的集中表达   兴而兼比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法,诗人将兴象和比象合二为一,即不仅用它来起兴,引起正文,还用他来作比,进而塑造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突出社会的本质和陋习,引发人们的思考。   诗人通过兴而兼比手法的运用,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达到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召南·江有汜》是一首弃妇诗,在三章中分别运用了“汜”、“渚”“沱”三个意象,它们均指江水的支流。诗人即用了这三个意象起兴,又同时用他们作比,比喻她丈夫在外误入歧途,始乱终弃的现象。《周南·桃夭》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出嫁时候的情形。诗人用桃起兴,引出一连串对女子的描写,同时将女子同桃作比,“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和“其叶蓁蓁”分别是从容貌、生子和身体状况三个方面来描述女子的美好,成功塑造了一个宜嫁女子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女子此时此刻幸福愉悦的心情。   《卫风·氓》写的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哀述她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在总结教训时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自己年轻貌美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自己年老色衰;‘淇则有岸,阴则有泮。’比喻自己的愁苦没有尽期。这三个比喻都是兴而兼比、比而兼兴的运用。”①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子。在面对氓喜新厌旧的时候,能理性的正视自己。也从侧面上揭示了社会上的陋习,值得反思。同时,女主人标新立异,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国风》中的作品都是收集于民间的歌谣。因此有很多诗歌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弊病和陋习,兴而兼比的手法使得问题的揭露直击要害,更加的深刻。《卫风·硕鼠》中诗人用“硕鼠”起兴,引出正文地主土地剥削的残酷和无情,使得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受尽折磨。同时,诗人兴而兼比将冷漠残忍的地主比喻成专门破坏庄稼的硕鼠。用“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三句将地主的种种恶习展露无遗。   《周南·螽斯》通过对螽斯之羽的描写,表明了剥削阶级的子孙众多,一代一代层出不穷。他们将老百姓的粮食抢夺一空。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农民和统治阶级的仇恨也越来越深,统治阶级在发现螽斯和统治阶级的相同之处后,直中要害,表达内心的不满情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毫无消褪的趋势。   诗人在使用兴而兼比的手法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不会将情感的表达和社会本质的揭露隔离开来的,他们常常同时出现在一首诗歌当中,相互作用,令读者对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想要传达的感情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召南·鹊巢》一方面写女子被弃后的无奈和失落,被丈夫背信弃义的伤心和痛恨,同时也在另一方面在讽刺社会现实,男子对情不专一,社会风气不良。再比如我们之前所提及的《硕鼠》和《螽斯》,他们也不单单是揭露社会的吃人本质,同时也真实的表达了农民的悲伤和无奈。如果只是片面的局限在某一方面,那么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显得狭隘了。   二、比兴分离,各担其则的创作体系   《诗经》比和兴分离也是很常见的,兴象和比象是不同的意象,他们各自承担自己的职责,发挥在诗歌表达上面的作用。与“比”只是打比方相比,“兴”的样式却是丰富的,因此,下面我们集中介绍下兴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兴具有起韵的作用。《诗经》中有些作品他们的兴象的选择是与他们的正文毫无关联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这类起兴句位于诗歌的首句,所以字引出正文的同时还会起到定韵的作用,决定整首诗的韵律。可以为后文的创作起到一个约束的作用,使诗歌整体读起来抑扬顿挫。   朱熹在评论《召南·小星》时认为“其鱼义无所取,特取在东在公两字之应声耳。”朱熹的这一评论也就是说在《召南·小星》这首诗歌当中起兴与后面正文的描写没有任何的关系,这里的兴主要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有些起兴是在诗歌的每一章的第一句,对于这类作品,兴多半是起到了协韵的作用。在《王风》和《唐风》中都有一篇叫《扬之水》,分别以“扬之水,不流束薪”、“扬之水,白石凿凿”起兴,而他们所引导的后文,一个是表达人们不满当时的兵役制,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