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四--诗词鉴赏.doc

200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四--诗词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四--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 东栏梨花 苏轼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 玉楼春 宋祁 ??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乌衣巷 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注】排闼(t à):闯进门来。闼,小门。 ??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 ??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李贺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注:《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1、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注解】: ?? 1、外弟:表弟。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嵋峰。 ??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