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小结与答题规范训练课件.ppt

200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小结与答题规范训练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1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细雨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碧草如茵(步骤一)。意境轻柔婉丽(步骤二)。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惘惆怅(步骤三)。 2“六朝如梦鸟空啼”写在霏霏细雨中、如茵碧草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当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欢乐的啼鸣(步骤一)。作者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的方法(步骤二)。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步骤三)。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步骤一)。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步骤二)。从而表达出诗人悲情(步骤三)。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烘托的手法。(步骤一)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步骤二)这不仅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透露出诗人谪居江洲时心情的孤寂。(步骤三)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问题:请分析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答: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步骤一)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致。(步骤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步骤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步骤二三)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步骤一)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步骤二)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步骤三)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杜甫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 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请以颔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答: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遥远,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步骤二)凝聚了诗人对孤雁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步骤三) 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答题示例:   ? ? ? ?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采用对比。(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 诗歌鉴赏小结 与答题规范训练 解题失误 没有读懂题干就盲目答题 不会利用诗作已有的信息 不会用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缺乏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 鉴赏的思维流程不太合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