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5.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表现: (1)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2)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学以致用 (2011合肥三模)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有知行合一之说。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时弊有纠偏的意义。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唐中叶以后,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韩愈积极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他所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 1、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有纲正。         --程颐 程颐认为:“汉之治过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课堂检测 2、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 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 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  )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6、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熹   实则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心性论:朱熹认为,“心”和其他个体事物一样,也是理与气的结合。而“性即理也”。心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