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美雨】缘何哈佛大学出现中国传统哲学热?.doc

【欧风美雨】缘何哈佛大学出现中国传统哲学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风美雨】缘何哈佛大学出现中国传统哲学热? 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 欢迎关注分享?历史文化与人生智慧 西方文化,世界历史 设想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加剧,妄自尊大和私欲至上渐成趋势。人们为如何和谐共存而争论不休。 听上去很像21世纪的美国吧。然而迈克·普特教授——这位现年48岁,戴着眼镜的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正在向700多名专注倾听的本科生所描述的却是,2500年前的中国。 目前,普特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与政治理论课是哈佛大学第三大受欢迎的课程,仅排在经济学入门和计算机科学入门之后。在2007年,普特教授那时第二次开设此课。当时,上课教室由于太过爆满以至于台阶上、讲台上、甚至门外大厅里都挤满了听课的同学。最后,哈佛大学把教室移至了学校最大的教室——桑德斯礼堂。 为何如此众多的本科生会选择花一学期的时间去研究深奥的中国哲学呢?这可是几千年前的中国学者所关注的内容啊。首先,这门课满足了哈佛大学的一个核心办学要求——注重学生的社会伦理道德培养,这点也越来越受到校方的重视。当然,普特老师大胆的承诺——“本课程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显然也是一个吸引同学们的原因。 同学们告诉我,普特老师真的运用中国哲学思想,为他们提供了具体的、反直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观点,从而教给他们怎样更幸福地生活。去年修这门课的伊丽莎白·马尔金说,“这门课完全改变了我对自已、同龄人以及世界的看法。”普特教授对几百年前的中国学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他要求他的学生仔细阅读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的原本(译文版),然后积极地将所学运用于日常实践中。这门课将中国思想置于当代美国社会的背景之下,帮助正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自已的立足之地的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建立和谐的社会以及如何拥有灿烂的人生。 普特教授的课程不仅向同学们介绍截然不同的中国世界观,还提出了一套新颖的方法。普特教授说,比起大约20年前刚刚从事教学时,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已被迫选择某一种职业”。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在哈佛大学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人数呈骤降趋势,这从美国文科类院校也可略见一斑。金融行业仍旧是最受哈佛学子青睐的职业选择。普特教授观察到学生们在选择课程时,甚至包括选修活动在内,都试图与他们计划好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挂靠。 普特老师对他的学生说,制定计划时的精明与现实恰恰是在做人生重大抉择时的一种错误做法。(译注:中文也有“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说法。)课程中介绍的中国哲人认为,这种做法大大阻挡了计划之外的种种可能。选择如此做的学生“并没有留心那些平常生活中真正能激励、启发自已的事物。而这些事物才是获得真正美满、激动人心的生活的源泉。”如果学生不能认定这些才是自已的最佳选择,那他就会误入歧途,并在这条不令人满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普特希望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达成一切事物的多种渠道,包括:人际关系和职业选择。普特老师教给同学们: 最不起眼的行为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孔孟及其它中国哲人主张,那些最平常的举动会产生连锁反应。普特教授敦促他的学生要加强自我意识,留意日常小事——如帮后面的人拉住门、对杂货店雇员微笑——如何改变我们的感受,从而最终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奔波一天后突然浮现的幸福感觉、与好友充满启示性的交谈、有人插队时瞬间的愤怒情绪——这些与人生中的大事儿有何相干?实际上,一起都有关系。从中国哲学观点看,这些日常小事正是许许多多自我认识的时机。当我们注意并理解了什么会触动我们的反应,让我们开心、生气时,我们就对自已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这对我们认识新事物很有帮助。儒家后期的思想家孟子(公元前4世纪)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日常小事中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他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高尚的人,你和周围人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不同,最终“世界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决定由心生。美国人通常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做决定时人会利用大脑进行有逻辑的思考。但在中文里,“思想”和“心灵”往往指一回事。普特老师讲课时说,这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当我们做每一个决定时,无论其大小(晚饭吃什么、下学期选什么课、以后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如果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心脑结合、理性与感性合二为一,那么我们就能做出更好的判断。道家哲学家庄子主张,人们应培养自已在日常生活中“率性而为”的能力,而不是只做理性抉择,然后就自我封闭。同样地,我们有意识地练习弹钢琴,为的是有一天可以得心应手;我们通过平时的锻炼,训练自已获得更多的经验,了解更多的事物,为的是我们能最终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定,而它们是源于内心本能直觉和头脑理性思考的结合。 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了中国哲学家所言的正确性:脑部扫描显示,我们对身边人情绪和情况的直觉感知,而不是我们认为的逻辑理性判断,才是我们做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