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主题学 一、主题学来源 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领域,首先源于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等人对民俗学的研究。 他们着重探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演变,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处理,从而初步奠定了主题学的基础。 Stoffgeschichte (题材史) Motivgeschichte (动机史) Thématologie (主题学) Thematology (主题学)哈利·列文(美国) 主题学不是主题研究 二、主题学相关概念 主题:主题探求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的内涵。(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母题:是较小的主题性单位,比较具体,往往和情节、事件、人物的行动相关。母题是对情节中一个或数个事件的概括,它不完全等同于这些事件,高于这些事件。 如:罗米欧与朱丽叶“墓室幽会”,是一个情节,其母题是热恋中的男妇面对巨大阻力采取行动。 题材:是作品的素材。 题材——情节、人物和一定的艺术形式——母题——主题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变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的根源。 主题与母题之间是有区别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混用。 三、主题学研究的部分主题 爱情和义务冲突的主题: 司汤达的《法尼娜·法尼尼》 中烧炭党人彼得和女主人公之间革命与爱情的尖锐矛盾,都表现人的感情和理智的矛盾。 中国洪昇的《长生殿》 唐明皇是失朝纲,还是情场的冲突。 2 、不相识的父子相残的主题。 《俄狄浦斯王》 《薛仁贵东征》 3 、大家族盛衰史的主题。 《红楼梦》 《源氏物语》 《福尔赛世家》(高尔斯华绥) 《蒂博一家》(马丹-杜伽尔) 4 、描写战争的主题。 《三国演义》 《战争与和平》 《平家物语》 5 、描写人总有一天会被赶出乐园的主题。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人在离开福地时产生的一种失落感。 中国的《红楼梦》 《源氏物语》 《创世纪》 《失乐园》(英国) 6 、描写生死恋主题的作品更多。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米欧与朱丽叶》 7 、描写反咬一口的主题。 潘金莲 费德尔 (让·拉辛) 8 、描写市民心态的主题。 《三言二拍》 《十日谈》 《一千零一夜》 《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雄主题。拿破仑主题。 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1 、母题研究。 母题(motive)和主题(theme)这两个术语最容易混淆 目前国际比较文学界,倾向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是具体的,主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 门罗·C·比尔兹利: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一旦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意义,它就上升为主题了 2 、主题研究。 作为主题学范畴里的主题研究,它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而是主题的相互取舍、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 、人物研究,又称典型研究。 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一些典型人物的名字来指称主题。 如普罗米修斯主题。 题材学 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文化历史。 1 、关于造人题材的神话; 2 、关于“灰姑娘”的民间文学题材; 3 、其他相类似的题材。 主题史研究:昭君怨 王昭君去世不久,故事就已经开始流传,汉代就有以昭君出塞为内容的乐曲。汉人为什么作这支乐曲,据《唐书·乐志》所载,为的是“怜其远嫁”。既然是“其远嫁”,自然也就多“哀怨”之声。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 西晋石崇《王明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累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他把和亲说成是民族屈辱,把再嫁说成是耻辱,宣扬大民族主义和封建道德观念。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胡曾 《咏史诗?汉宫》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王睿《解昭君怨》: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安石 明妃曲 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