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程测配色平台系统 测色 数据采集 配色系统 中央数据库 配方输出 生产调色 涂料产品 用户 涂装现场 Internet传输 远程测配色平台系 示意图 ■中央数据库模式 ■ 采用终端服务器模式 色母系列 素色漆(实色漆) 金属效应漆(底色漆) 透明/半透明颜料 银粉 珍珠 涂料体系 (树脂体系) OEM原厂漆(丙烯酸/聚酯、氨基) 实色面漆 底色漆 汽车修补漆(1K/2K) 3 配色系统-色料库-色母 汽车漆色母 原色-金属冲淡-白冲淡 银粉色母 (原色母-4/1银粉色母冲淡-1/4黑色母冲淡) 珍珠色母 (原色母-9/1黑色母冲淡) 2K素色色母 1K色母 (原色-金属冲淡-白冲淡) 颜料索引号 颜料类别 PBl.7 炭黑 PY.42 透明氧化铁黄 PY.129 PR.101 透明氧化铁红 PR.122 紫红 PR.179 颜料索引 颜料类别 PB.60 阴丹士林蓝 PB 15:2 酞菁蓝 PB 15:4 酞菁蓝 PG.7 酞菁绿 PG.36 黄相绿 PV.23 紫 颜料 1% 颜料/铝粉=1/1 颜料/铝粉=1/4 4、色差评定——效果涂料的色差评估 在漫射光(多云天气)条件下效应涂膜表面由粗到细会呈现出明暗的图案。 砂粒状、粗糙的、有纹理。 近距离观察到 不受观察角度影响。 微细砂粒状的大小、涂层中的排列和片状结构都在涂装过程中的堆积而成。 直射光(晴天下) 闪烁,微闪、钻石般闪耀 由片状结构的光线反射而形成; 片状结构的类型、多少和大小决定了闪烁效果 闪烁效果更依赖光线的角度 (铝箔,云母片,Xirallic水晶效应的颜料) 闪烁等级S,用闪烁等级对效果涂料在光直射照射条件下呈现出的闪烁特性进行评估。闪烁等级越高,闪烁的效果就越强烈。 沙砾状等级G。沙砾状等级越高,效果涂料表面颗粒越粗。纹理 标准试样和样品沙砾状程度的差异通过△G表示。 全色色差评估 全色色差 评估控制 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对效果涂料的仪器评估 颜色测量和效果测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即效果涂料的全色色差控制 由特定仪器测量获得效果涂料多个角度的颜色数据,闪烁等级和沙粒状等级。然后计算出效果涂料的全色色差。计算公式构成如下: △Etotal 表示多个角度色差的综合差异; △Stotal三个角度闪烁度和沙砾状等级差异 综合差异。 △SE称为全色色差,有颜色综合差异和效果综合差异共同决定。 全色色差控制为效果涂料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四、汽车面漆调配色注意事项 及案例探讨 1、颜色开发及配方设计研发人员( 新颜色开发 颜色配方筛选确立) 关注色彩流行趋势 色彩学应用研究 正确解读色坐标 筛选合理的配色用颜料 涂料配方设计 关注涂料分散体系和 颜料分散 目标 涂料外观和整体性能(物理机械性能 、耐性、施工性等)满足要求 基本质量和长期质量和感知质量满足要求 2、配漆调色工 (生产) 希望颜色配方重现性好 需关注生产过程中对颜色的众多干扰因素 颜色调整及色差控制 3、质检员 正确进行颜色及色差评判 4、涂装现场的技术服务人员 涂装现场颜色异常 分析判断 色差问题的处理解决 信息反馈 关注点不同 涂料配方设计 关注涂料分散体系和 颜料分散 润湿分散过程 润湿wetting 分散dispersing稳定stabilising 分散效果越好,光泽越高,雾影越小。 光泽:一种表面现象,与分散密切相关。 雾影:光线受到漫反射的结果,原因之一是颜料出现“微絮凝”。 颜料得到完全反絮凝后雾的效果消失,漆膜变得清晰透亮。 颜料分散越好,颜色越向颜色坐标的反时钟方向移动。 颜料絮凝,颜色就向顺时钟方向移动,光泽降低。 有机颜料分散越好,透明性越高,光泽亦越高。 无机颜料分散越好,颜色越稳定,光泽亦良好。 强化颜料分散体系研究 ■分散剂对色浆着色力的影响 色浆:P/B=25/75,S%=60%,分散剂用量:10%(S/P) 分散2hr 细度<10μm Haze/gloss20/60 49/89/98 52/90/98 附着力(划格法) 0 2 1#很好2#太差 冲击 <50 <50 1#略好 白冲淡 上下均一无浮色 浮色,上绿下白 白冲淡Lab 75.41/-43.64/11.84 78.39/-38.47/9.74 1#着色力强 C / h 45.22/164.82 39.69/165.80 本色 L a b 29.51/-16.08/2.52 29.09/-13.84/1.84 C h 16.28/171.0 13.96/172.44 结论: 对于6G而言,分散剂S明显优于分散剂B。 具体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