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11.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牵引 概念:用贴敷于患肢皮肤上的胶布或包捆于患肢皮肤上的牵引带,利用其与皮肤的摩擦力,通过滑轮装置及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 优点: 操作简单、无创性 缺点: 不能承受过大拉力,重量不超过5kg 应用局限---小孩或老年人、 牵引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为2-4w 皮肤牵引 骨牵引 定义: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故又称直接牵引。 特点:牵引力量大,持续时间长,可达到有效调节;但牵引时必须有相应的对抗牵引。 牵引重量:根据病情、部位和体重确定。 下肢:体重的1/10-1/7 颅骨:6-8kg,一般不超过15kg。 颅骨牵引 尺骨鹰嘴 骨牵引 胫骨结节 骨牵引 股骨髁上骨牵引 跟骨牵引 骨牵引 常见种类 兜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 骨盆带牵引 骨盆悬吊牵引 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卧位2.5-3kg,坐位6-15kg 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刺激 症状者,抬高床尾20-25cm 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或固定 牵引重量以臀部抬离床面2-3cm为准 常见护理诊断 1.如厕自理缺陷:与骨牵引后肢体活动受限有关 2.有外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牵引时损伤神经、血管及皮牵引时包扎过紧 3.潜在并发症(PC):牵引针、弓脱落及牵引针眼感染、关节感染等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焦虑、有牵引无效可能 第一步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了解药物过敏史 护理措施:操作前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 解释: 牵引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击此处添加文字 局部准备:清洗患肢皮肤,必要时剃毛 用物准备 体位准备:牵引前摆好病人体位,协助医生进行牵引 护理措施 一、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牵引方向和身体长轴成一直线 牵引锤悬空 牵引绳不能打晾重物 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定期检查牵引弓是否在位 必要时将床头或床尾垫高15-30Cm 护理措施 二、维持有效循环、病情观察 三、并发症的观察 四、皮肤护理 :水泡、溃疡及压疮 五、生活(基础)护理 六、功能锻炼 七、心理护理 第三节 石膏绷带固定术(casts) 常用石膏类型 石膏托 石膏夹板 石膏管型 躯干石膏 特殊石膏 石膏固定的适应症 骨折复位后的固定 关节损伤和脱位后的固定 周围神经、血管、肌腱 急慢性关节炎的局部制动 畸形矫正术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固定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 护理措施:操作前 影像学检查 解释目的、步骤、注意事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用物 准备 皮肤 准备 用物准备:各种衬垫、绷带、剪刀、支撑木棍、预定石膏的类型、温水。 * 体位 放置衬垫 制作石膏条 石膏包扎:自近端向远端包扎,每一圈石膏绷带应重叠1/3;包5-7层。 四肢应暴露手指、足趾 捏塑 包边 标记 开窗 护理措施:操作中 置患肢于功能位或固定所需体位 第四十三章 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护理教研室 梅迎雪 学习目标 识记 运用 1.能说明理学检查的原则 2.能解释几种常见影像学检查的适用范围 3.能复述牵引术及石膏固定术的适用范围 1.能重复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能陈述牵引术及石膏绷带固定术的定义 3.列出牵引术及石膏绷带术固定的种类 理解 1.能配合执行牵引术及石膏固定术 2.能为牵引术及石膏固定术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功能锻炼方案并指导实施 一、理学检查 二、其他特殊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运动系统的常用检查 理学检查 检查原则 检查用具 病人体位:卧位、坐位、蹲位 局部暴露范围:暴露与隐私 检查顺序 按望触动量顺序进行 先全身后局部、先健侧后查患侧 先查病变远侧、后查病变近侧 先主动后被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望诊:姿势、步态;脊柱;肢体畸形 触诊:压痛、骨性标志、局部包块、皮肤感觉及温度等 叩诊:轴向叩痛、棘突叩痛等 听诊:骨擦音 动诊:关节活动及肌肉收缩力 量诊:肢体长度、周径、轴线等 理学检查 测量方法:将患肢与健肢放在对称位置,以骨性标志为基点,双侧对比测量。 上肢全长:肩峰→桡骨茎突/中指尖。 上臂:肩峰→肱骨外上髁。 前臂:尺骨鹰嘴→尺骨茎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1.肢体长度 下肢全长:髂前上棘→内踝下端 大腿:髂前上棘→膝关节间隙/内收肌结节 小腿:膝关节间隙→外踝下端 1.肢体长度 2.肢体周径 两侧对称平面测量对比,如髌上l0cm处测量周径。 选取表现最明显的部位测量。 3.轴线测量 测量躯干、肢体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