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年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与老年教育 张明亮 【论文提要】“老有所安”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有关老年问题的根本理念。理论界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具体措施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目标,并未抓住根本。本论文深入分析“老有所安”这一理念的内涵,阐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围绕这一理念,展开对孔子一系列老年教育思想的阐述和探讨,其中包括论“老有所安”,论“读书为己”,论“老年涵养”三个部分;归结于“求仁”、“安仁”的老年以致“仁者寿”。 【关键词】老有所安 读书为己 老年涵养 仁者寿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这六个“老有所……”,具体而全面,但未能抓住根本。我认为,若从根本意义上概括,可以总之曰“老有所安”。 “老有所安”时义大矣哉!“老有所安”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的关于老年问题的一个根本理念。本论文即围绕“老有所安”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对“孔子与老年教育”的系统的阐述和讨论。 论“老有所安” 《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志”,意愿、意志,人生为之发奋努力的根本路向和目标。孔子把“老者安之”摆在立志的第一位,绝非率尔之言,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礼记·礼运》记载孔子认为“老有所终”(“终”,这儿指圆满结束,与“老有所安”同义),事关天下之“大道”、世界之“大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 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显然,老、壮、幼,各安其安,是社会现象,而前提则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大同”。 孟子阐述“老有所安”、“敬老慈幼”跟国泰民安的逻辑关系也非常简洁明了——不过孟子倒因为果(“老老幼幼”,不可能是“天下可运于掌”的前提),跟孔子思路(即先须“天下太平”)稍显龃龉不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孔子之后的儒家知识分子领会及此,便自然地把“耄安稚嬉”跟政治之修明联系起来。明·高启 《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公能靖抚一方,使耄安稚嬉,以复熙洽之事。”(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由此可知,要真能做到“老老幼幼”(“耄安稚嬉”),是先得把国家治理好即“靖抚一方”、“以复熙洽之事”。一直以来,把“老老幼幼”作为伦理道德来提倡,当然有其单独存在的理由,但已落入第二义。于是我们也就理解了孔子把“老有所安”立为首要志向的深远意义: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老老幼幼”就只能是需要反复强调的道德说教和口号,践行起来,多少繁难。孔子“老者安之”之志,是从根本上关注国家的兴盛和天下的太平。换言之,孔子认为,“耄安稚嬉”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政治修明”的最显豁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明乎此,我们认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应该理解为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仔细考察,我们接着会发现孔子“老者安之”之“安”,还有其特别独立的意义。否则,孔子不会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也不会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通常所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之类的具体“敬老”的措施,不是孔子的深心考虑。这儿可以作两点解读。其一,国家政治修明,社会小康乃至大康,不会自然而然导出“老者安之”,其中应有全社会(包括“老者”自身)一致认同的努力;其二,“老者安之”之“安”,不可能全靠外在条件的优裕,却全靠老者自己“理得”而“心安”。所以,上引《学而》完整的说法乃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钱钟书《槐聚诗存·代拟无题七首》:“此日茶烟禅榻畔,将心不必乞人安”——不乞人安,则必须“自安”。孔子强调的是:老年人“好学”,学习并领悟人生哲理,是“心安”的必由途径。 二、论“读书为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自称拾级而上,臻于至善,可以看成是他自己订立的阶段性的目标,并非完成后的总结;所以他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