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 A、-1 r 0 B、0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 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 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 或 (。)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0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四、计算题 1.调查500名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及其文化程度,得到数据如表1。试对工人收入与其文化程度的关系进行测量。(10分) 表1 500名工人的文化程度与工资收入的关系(人) 文化程度 工资收入 大专以上 中学 小学及以下 合计 高 中 低 26 14 18 202 6 34 140 50 250 200 5 55 合计 45 275 180 500 2.某人事部门从55岁至60岁的老年职工中抽取了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其中有40%的老年职工表示不希望退休。如果要求95%的可信度,试估计老年职工总体中不希望退休的比例。如果样本容量为2500呢?(10分) 3.随机调查某地区中学生的升学意愿,得到结果如表2。试对学生类型与升学意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规定0.01的显著性水平,试检验两类中学生的升学意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15分) 表2 两类中学生的升学意愿(%) 学生类型 升学意愿 城市中学生 农村中学生 想考大学 不想考大学 78.6 21.4 65.9 34.1 (合计) (309) (44) 4.从某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随机抽取24名流浪儿童,调查其过去一年内的流浪次数和家庭所在社区类型,得到如下数据。试对流浪次数与社区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并检验流浪次数是否因社区类型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