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系统性原则:是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际关系学。
4、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6、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7、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8、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9、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10、第一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访问、调查、记录等直接收集获取的资料。
11、第二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查阅他人的文字等资料、研究成果,间接获取的资料。
二、选择题:
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
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
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对人际关系概念的不同理解。
1)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某种人类的需要,通过相互交流或互动所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遵循彼此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规范,彼此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意义的互动过程。
5)人际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感情格局,维系格局的纽带是双方的感情。
6)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2、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3、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4、人际关系的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5、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6、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a、人际关系的确立条件具有客观性 b、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生产不仅是产生了人际关系的主体,而且为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物质生产也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确定性条件。
最后,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总之,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社会中,人际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7、人际关系复杂性的特点。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力资源管理师3级职业道德知识复习.doc
- 人力资源管理专形成性考核册(排版).doc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职业道德.doc
- 人力资源管理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IPMA)课程体系.doc
- 人像摄影后期润饰技巧磨皮修型调色.doc
- 人可貌相资深HR多年识人经验.doc
- 人可貌相资深HR多年识人经验(.doc
- 人口资源与环境论文.doc
- 人名币升值的原因.doc
- 人力资源工具(483页).doc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