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木兰诗》课例 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上新庄初中 党志芳 邮编:811604 电话一、课题的确立 新的时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又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做题技巧。 2009年湟中县上新庄镇中心校申请了县级教研课题“导-展-练-评教学模式”。“导”是导学,课前组织学生预习,课中组织交流,课后拓展延伸;“展”是展示,组织学生在全班做朗读、背诵、板演、写作、表演等多种方式的展示;“练” 是选择典型题目做课堂训练;“评”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每个环节的评价。该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由对文本的探究而得到新的信息,由对文本的质疑而形成自己独立思想的能力为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利用课本这一文本,巧妙引导学生独立型、合作型学习文本,在展示探究得到的新的信息和有序、有效、有目的的练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发展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这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导-展-练-评教学模式”是较为先进可行的一种。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同学相互切磋交流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探索、发现、展示、创造、成功的乐趣。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无非是个例子”的课文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根据地、切入口,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对于课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既知其然,又探究其所以然。在潜心阅读、切身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海的无涯,书山的奥妙,去感受、拓展语文世界的无尽妙趣。   《木兰诗》的教学活动就是基于以上这些思考。 二、教学目标、过程的确定   “导-展-练-评教学模式”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前自主性学习,课堂探究性学习,课后拓展性学习。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前阅读中,我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沿着不同方向思维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为此,我制定了“用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来研读《木兰诗》,培养主动学习,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一教学大目标。我所示范的是《木兰诗》第二课时,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回忆情节,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情节。2.掌握“互文”“反复”“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体会作用。3.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情节。 (二)、修辞研讨:仔细读课文,结合例句各找出相应的修辞句两句,读读,并体会其作用。(对偶、排比、夸张、反复、顶真、互文)、 (三)、反复朗读,当堂背诵。(利用故事情节和句式特点,尝试背诵这篇诗歌。) (四)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