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谢富胜)辩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 谢富胜 李安 摘要: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在资本主义下,企业内部分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其相互差异。两类分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在技术进步基础上共同发展的。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展。这种扩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和创新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参数不确定性、战略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相应的静态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动态不完全竞争三种市场结构。 关键词:社会分工、企业内部分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市场规模、市场结构 The Dynamic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Market Scale – A Marxian Economic Framework Abstract: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and detailed division of labour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Under capitalism, detailed division of labour substantially enhanced firms’ productivity and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amongst them.The two kinds of division of labour is interacted developed jointly base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 market scale expands progressively. And this expansion exhibits significant stages and great uncertainties. 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cness and p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se uncertaint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arametric, 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uncertainties, which are accompanied by three corresponding markest structures: stationary perfect competition,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dynamic imperfect competition. Keywords: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Detailed Division of Labour, Productivit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Market Scale, Market Structure 在世界历史上,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很多学者都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斯密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分工及专业化所带来的高生产率,而劳动分工受市场广狭所限,市场扩大给经济增长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杨格提出分工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从而使得企业获得了比未分工状态下更大的报酬。这种“迂回生产”取决于市场规模,但市场规模又取决于生产的数量,“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施蒂格勒提出产业的生命周期引起了产业分工在垂直一体化和垂直非一体化之间的螺旋变化,并将市场协调下的复杂劳动分工(即垂直非一体化)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斯密、杨格和施蒂格勒的理论实际上都将社会分工下的市场协调看作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分工、市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有启发意义,又存在一些问题。斯密认为分工是一个一般性的范畴,企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只是主观的……只是对观察者才存在的”,因而将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劳动的一般形式等同起来。这是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着重从交换角度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杨格那里,报酬递增来源于产业分工带来的供求扩大,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他实际上说的是“社会分工一般地取决于社会分工”,而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突破市场规模的限制,促进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施蒂格勒强调的是市场本身协调社会分工的作用,同斯密一样忽视了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分工、技术进步在分工动态中的意义。二者都只注意到了外延式的分工扩展过程。 马克思从技术或生产力进步入手,通过区分企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