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语篇交际学角度看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本质
从交际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实质上是考生就作文话题”,与阅卷教师进行一次书面交谈。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就应该炫示你的才学,展现你的个性,彰显你为文的技巧和创新才能。换句话说,高考作文的本质就是展示,展示你的才华,张扬你的个性,显露你的为文技巧,展现你的创新才能。 让我们先来一番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阅卷教师,有人拿《荷塘月色》和《背影》应试,你会喜欢哪一篇,恐怕当属《荷塘月色》。因为《荷》文的好处是看得见的,无论情感还是技巧,全摆在明处。当然,我们不能说《背影》不好,而是它的好处不能一眼看见,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慢慢咀嚼它。我们再来看李白的两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尽管我们理智地知道,这首《静夜思》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唐诗,它饱含了浓郁乡情,含蓄曲折地传达了寓居他乡的孤寂、冷意;而若从阅读的初感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清平调》(三首之一)的文才是能一眼望见的,它更能抓住人的心。
这一比较中,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高考作文就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清平调》一样。试想,在紧张的阅卷中,你会有时间去咀嚼你平直叙述中的韵味?相反,恐怕更多的是凭阅读的初感进行评判的。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就能发现,尽管质朴、自然是为文的至美,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巴金),然而,质朴自然的东西难以在短时间内抓住人心,用于高考作文,因要求不一致,有些冒险;尽管暗示、含蓄表现得好是诗的情境,但含蓄的”度”掌握不当,阅卷者会以为晦涩难懂,运用于高考作文,也太冒险,画一个和尚在山下挑水固然能巧妙地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但和尚若画得不像,让阅卷者以为是劳改犯或新人类光头一族,这麻烦可就大了。
我们可以说,高考作文就是展示我们的才华。展示的重点是营造亮点。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形象而精彩地告诉考生,高考作文,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一篇应试作文,要谋个基础等级上的分数,并不是难事。可60分的作文,若在42分左右徘徊,那是一件不大理想的事。但要使自己的作文得50分,甚至55分以上,就必须设法让自己的文章有阅卷者喜欢的地方,有给你打足基础等级48分以上,发展等级打到8分以上的理由。这就要在你的作文中营造亮点。
展示的基础是模仿和借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尽管屡屡强调惟陈言之务去”,但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江西诗派”开创人黄庭坚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事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颗,点铁成金也。”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文章必须要经过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千古文章有两端:不可变处和可变处。模仿借鉴,就是发现文章的不变处,以形成模式,善于控制文章可变处,以展示自己的个性。记住:为文,不变,作文才有章法;可变,作文才能鲜活。有章法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和认同,鲜活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欢喜和赞许。
但是,模仿借鉴,感情必须是自己的,这样才能情感真挚,避免矫揉造作。
感情必须是自己的,但文章的思想可以借鉴。考场作文,思想能创新,当然是好,但若在考场,花过多的时间去追求思想的标新立异”,从而挤掉了打磨语言的时间,那是得不偿失。借鉴之事,即使是大方之家也弄,不必羞愧。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就借鉴法国谚语中的一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文章的思想可借鉴,素材也可借鉴。素材本身具有多样性,同一素材,如老子西出函谷关”,我们可以用来谈自由”,谈放弃”,谈选择”,谈境界”,谈心态”……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别人表述好的素材巧妙地”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为我所用。许多同学苦于无材可取,其实就是我们的教材中的素材,嫁接得好,应付高考,绰绰有余。2004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对《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演绎解读;江苏卷优秀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是对《乌江自刎》中某些语句进行想像性的描写,使虞姬形象更为丰满;全国卷优秀作文《天魔劫火》是借用《屈原列传》的人和事;江西卷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是对《桃花源记》的故事接龙;江苏卷优秀作文的《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文题巧用《醉翁亭记》中的话语,材料则是对《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的新评述;《山水中走来沈从文》则是从山水对先生性情的孕育、熏陶与同构的角度,对教材中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描写。
文章的结构也可以借鉴。借鉴前人固定下来、模式化的典型行文结构,以此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