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指导本科生唐诗研究论文的路径与方法.docVIP

指导本科生唐诗研究论文的路径与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导本科生唐诗研究论文的路径与方法   [摘 要] 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唐诗研究为例,指导中文系的学生写作唐诗研究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指导学生细读唐人的诗歌;二、要求学生在熟读唐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三、指导学生认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四、指导学生写作、修改论文。   [关键词] 本科生;唐诗;论文;选题;写作   近些年来,全国多数高校积极开展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综合性高校纷纷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理工科还有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以期在相当学历和职称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如何检验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各学校的要求大同小异,总体来说,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则是各高校共用的重要的指标。   如何提高中文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具有科研潜力的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出去,就成为本专业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结合自身的体会,针对指导本科生进行唐诗研究论文的写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项教育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一、指导学生细读唐人的诗歌   从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全唐诗》来看,唐诗数量有5万余首,要想在大学期间全部读完恐怕不切实际。但是,选择经典诗人的经典诗作,范围缩得小一些,指导学生精读、细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却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从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王昌龄、高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人;其次,找到该诗人的作品集,先从总体上阅读一遍,以保证对该诗人的诗歌风貌有整体的感观;再次,如果该诗人的诗歌数量较多,则从中选择几十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指导学生细细研读,不仅要详细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每个典故的来源和意涵,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学生欣赏这些诗歌,从审美的层次上体悟唐诗的魅力。   以杜甫的诗歌为例,我们让学生从图书馆借到《全唐诗》,从中查看有关杜甫的诗歌,从整体上了解杜甫的创作情况。为了解决杜甫诗歌中字词和用典的问题,我们推荐学生读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要求他们看着注释,先把诗歌的意思弄懂。然后选择了杜甫的《望岳》《饮中八仙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月夜忆舍弟》《蜀相》《春夜喜雨》《绝句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秋兴八首》《阁夜》《登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江南逢李龟年》等五十余首杜诗名作,细细研读,以求了然于心、深入理解。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作阅读笔记,写读诗心得和鉴赏文字。   二、要求学生在熟读唐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古人云:“读书贵有疑。”《论语?为政》篇也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都是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做完第一步的工作之后,或者在读诗的同时,就要启发学生思考,从个体的阅读体验出发,多问个为什么,从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仍然以杜诗为例。在宋朝时就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后世研读、学习、评注杜诗者更是不计其数,可见人们对于杜诗的喜爱。我们说的杜诗是“诗史”,杜甫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忧民之心,杜诗艺术成就极高,所以人们喜欢杜诗。但是,除了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让他们对杜诗情有独钟、手不释卷?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但其内在的因素恐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例如同是写雨,《春夜喜雨》是“好雨知时节”,不只是杜甫满心欢喜,我们读来也觉得欢快;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却令人唏嘘感叹,心生悲凉。细细推究,应该是杜甫与我们形成了一种心理同构,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心理对环境也会产生投射的原理,而人们都有相同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诗文中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散播、感染和影响读者,从而让读者也跟着作者一起欢笑或者哭泣。   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杜甫的诗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词?杜甫为什么喜欢用“红”“白”“黄”“绿”“蓝”“黑”“青”等词?在这些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哪一个?李白的诗用了多少颜色词?他们二人用这些颜色词有何不同?这与当时的绘画有无关联?他们二人又与王维在诗中用这些颜色词有何不同?有了问题,才能激起他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