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浙江地区历史高三必修2专题1一轮复习资料 课件.ppt

2008学年浙江地区历史高三必修2专题1一轮复习资料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二、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 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 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含义: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 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2.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禁海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结 束 语 明清(鸦片战争前),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这种萌芽初露出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亡。 对待我国古代经济文明的科学态度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审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和措施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是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农业发展较为脆弱,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稳定了社会生产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宋元明清之际,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此时的封建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绝了与海外进行商业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通道。结果制约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 2、从文明史角度把握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经济文明从本质上讲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根本,手工业和商业是农业的附庸和补充。 为了保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的规模,防止手工业和商业对农业劳动力的侵夺,封建国家一直厉行“抑商”,这是中国古代经济两千多年一直没有形成质的变迁的根源。 3、对古代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关系的正确认识 经济政策的推行,其目的就是发展经济,服务于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但是,某种经济政策的推行,其效果未必与统治者的初衷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根本经济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固本”来巩固统治。从古代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这项政策在很长时间内确实起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但是由于对农民的过分剥削,农民的处境极其悲惨。因此,“重农”政策没有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经济地位和处境“抑商”的目的是防止商业对农业的冲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交换的扩大,商业自身的发展常常会突破经济制度的制约,发展很快。重要的商业都市和商帮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证。 我国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封建社会,它的成长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形成 1、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 ⑴时间: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⑶地位: 3、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