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变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申报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蒋秀云
账号:ZYBL6530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大致过程
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节录像课,具体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但是3分25秒“鳞次栉比”一词的教学片断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有着近20年教龄的我从来没有这样教过一个词,贾老师又为什么这样教词?这个疑问成了心中一个挥之不去却又无法解开的“心结”,也因此让我开始关注词语教学。
2009年,我调到朝阳分院从事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对本区不同地域、学段、教龄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及对四十多名语文教师做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对词语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模糊的,主要表现为:重音形的识记、轻词义的理解;目标不能指向运用;与阅读教学脱节;方法单一、机械,脱离语境。分析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不能从汉语言词汇的特点出发,发现其语用特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适切的教学方法策略;不能发挥词语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发展和语感形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入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进行民族精神提升的文化意识。使得词语教学机械、单调、呆板、平庸,缺乏思维的深度,语感的妙悟更是无从谈起。课后对学生的调研显示:他们对学完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词语的理解、运用程度令人堪忧;归纳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多为对词语理解、运用不当以及积累的词语不能有效提取的问题。
作为培训者必须独立构建课程,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词语教学研究的课程开发之旅:查阅大量文献;买来了《汉语词义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词汇学》、《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等十几部专著;翻阅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大家有关词语研究的文章、言论……;做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16课时3万字的课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研究》2009年10月通过了朝阳分院组织专家进行的课程论证,并于2010年12月获得“十一五”优秀培训课程;撰写的5000字论文《提高对词语教学的认识》发表在《北京教研》2010年第六期上;4000字论文《关键词语须重锤敲打》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一期上,就这样我完成了词语教学研究的第一段探索之旅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探索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我也找到了特级教师词语教学的理论依据: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概念(思维形式)的体现者,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对一般人来说,语言的存在主要表现为词语的存在”,语感首先是对词语的敏感(夏丏尊观点)。语文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为己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文化传承”是其重要目标。词语的学习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词语的基础打牢了,语文学习的基石就稳固了,有了坚实的基础,才会有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
然而始于十年前的课程改革重感悟体验的教学理念,客观上造成语文教学在微观层面(字词句的学习)显得很不扎实。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从理解、积累、运用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但这些要求是散落在“阅读”这一较为宏观维度中的,从“识字与写字”到“阅读”之间,跨越了词语这一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也造成了词语教学被边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
基于以上问题,作为一名培训人一种使命感促使我暗下决心:必须变革、创新词语教学,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本该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思考,一条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依据、从语用学的视角解析词语,构建以词语学习为外在线索,融识字、阅读、表达(写作)为一体,将语感培养、思维训练、文化渗透整合其中的词语教学框架体系逐渐清晰起来。2011年我申报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同年6月获得立项批准。于是我又开始了有关词语教学的第二段研究之旅,这也是对已有成果进一步深化、拓展、推广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课题组十几篇论文、多篇案例相继发表在全国、市区杂志及培训教材上。
成果自形成至今,已培训区域教师近800人,并辐射到西藏、山西、贵州、湖北、等省市。
第二部分:研究目标、方法、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词义学、词汇学、知识分类理论、词语学习心理、同化理论、认知结构理论、迁移理论等)学习,充实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力求在实践中提高其在教材分析、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过程中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程度,促进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在词语理解、积累、运用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词语教学策略;根据不同文体的语用特征,从语用学角度将常用词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类型词的学习心理,构建融识字、阅读、表达(习作)为一体的立体多维的词语教学框架体系,实现词语教学培养语感,发展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