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生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小学“生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问题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小学教育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城市小学的“三独”问题。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子女,年轻教师与家长也多为独生子女,“三独”成为时下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是城市小学生“远离自然”问题。城市让小学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远离大自然,缺乏对自然的体验和了解。 三是城市小学生新“三重生活”的现实问题。孩子们的学校生活、补习生活、媒体生活,三重生活价值取向各异,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家庭普遍重视知识学习,轻视生活实践学习,缺乏对媒体生活的指导,育人的“剩余价值”大打折扣。 鉴于此,我校提出以“城市小学‘生活教育’实践和创新”为研究课题,在继承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生活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破解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二)研究意义 用“生活教育”理论,整体指导城市小学开展教育实践,与时俱进,创新“生活教育”的时代内涵。并通过“生活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破解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矛盾,让城市儿童生活更美好。 (三)研究假设 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管理、校园建设、课程等方面的实践创新研究,以“团队”建设破解“三独”;以校园“生活化”改造让学生亲近“自然”;以课程“统整”学生的“三重生活”,从而促进城市小学生、学校教师、小学生家长的协同发展,破解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小学教育与生活的诸多矛盾,让城市儿童生活更美好。 (四)核心概念 首先,“生活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生活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⑧。“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⑨。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二)背景及综述 国际上,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国内,20世纪30—40年代,陶行知开始了“生活教育”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始学工、学农、学军的实践;21世纪初,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生活教育”思想被重新认识和实践。 在城市学校,1932年8月,重庆市私立巴蜀小学校《建校宣言》在《巴蜀时报》上发表。《宣言》对儿童的三重生活做了详细阐述。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开展“城市小学‘生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 在研究成果方面,经过CNKI知网空间数据库检索,《百度》文库检索发现: 1. 日本斋藤先生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中陶行知对杜威理论的,创造一个符合国情、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深感佩服。斋藤先生在书中比较科学地阐述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根基,伴随新课程改革,人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对陶行知教育理论重新认识的新高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创新研究 5.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四中学开展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在新课改中的运用研究”。研究达成了“学会、会学、乐学”的学生培养目标,构建了“三三六五” 生命化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资料检索显示:学者们的研究生活教育的涵义特点历”创新实践研究是基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建构主义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在现代生活世界的背景下,根据城市学校的现有特点、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着手城市小学校的课程开发、校园环境建设、管理服务以及与农村学校的互动等研究。以期破解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的问题。 研究思路及原则 沉淀学校办学思想,拟订校园环境建设方案,管理服务方案,课程开发设计方案等创新实践板块,开展行动研究,实施城乡学校互助推广。通过行动研究的分析、反思,沉淀,修订行动方案及学校理念,破解城市小学教育最棘手的三大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人本性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即把教师、学生与家长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张扬个性,使每一个参与者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2.开放性原则。即用开放的理念、包容的心态去处理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寻找适应时代的新思路、新方法。既继承固体又创新求进,最大限度地唤醒参与人的潜能与智慧。 3.实践性原则。我们坚持“真为转化,以小见大”的行动策略,开展实践研究,形成生活教育的鲜活案例。 (二)研究对象及目标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一至六年级师生、家长、重庆30所区县学校的部分师生。通过研究,达成四点目标。 1.学生目标。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