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陕西窑洞与云南土掌房的异曲同工
(1、2, 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摘 要:本文通过陕西靠山式窑洞和云南土掌房在地形、气候、材料、建造等四个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试图说明靠山式窑洞和土掌房异曲同工之妙,是因其对地形、气候的适应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所决定的。
关键词:陕西;窑洞;云南;土掌房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nalysis why Shaanxi cliff-cave and Yunnan Tu Zhang-house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but serve the same purpose
Xu Zi-shen1,Wu Zhi-hong2
(1,2. Faculty of Architectural and City Pla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ly on the comparison of four aspects—terrain , climate , material , construction—of Shaanxi cliff-cave and Yunnan Tu Zhang-house , to find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 Try to instruct cliff-cave and Tu Zhang-house though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serve the same purpose ,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ies on terrain , climate adapt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
Key Words: Shaanxi; cliff-cave; Yunnan; Tu Zhang-house
1简介
1.1窑洞
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带特有的一种民居形态,也是我国原始穴居的成熟形态,在我国分布很广。按窑洞分布的密集度来划分, 有晋中南窑洞区、陕西窑洞区和陇东窑洞区。而陕西窑洞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延安窑洞多为靠崖式窑洞;榆林地区兼有靠崖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由于靠山式窑洞群体与土掌房村寨在外部形态上很相像,故本文仅对靠山式窑洞和土掌房在形态上进行比较研究。
靠山式窑洞出现在山坡、土塬的边缘地区,背面靠山,前面有较开阔的川地。一般都沿等高线布置,呈现出曲线或折线型排列,与环境非常协调。有些山坡可以布置台梯式窑洞,形成层层退台,底层窑顶是上层窑洞前院,这样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节约了土地。(如图1)
1.2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元江、峨山、新平、江川、红河、元阳、绿春等地,滇南哀牢山、无量山的高寒山区和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的干热少雨地区,是彝族(包括少部分傣族和哈尼族)一种极富特色的民居形式。以土木为原料,立木为柱,四周夯土为墙,或垒石、土坯为墙,外墙无窗或二层开小窗,平顶屋面用来晾晒谷物、歇息纳凉。
彝族聚居村寨的土掌房,往往背靠高山,面对河流,七八十户人家的房屋集中连片,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鳞次栉比、甚为壮观。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也有效利用了屋顶平台。(如图2)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靠山式窑洞与土掌房村寨在整体上有着相似的空间层次、肌理和布局模式。相距甚远的两地为什么会出现形制类似的民居?这两个地区、两种民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亦或是它们各自形成、发展却得到了同一种形制?到底是什么使它们形成了“异曲同工”之妙?以下就将从靠山式窑洞与土掌房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材料、建造等四个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解答问题。
2两种民居形式成因的比较
2.1地形地貌
陕北高原一般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组成,形成了三种主要地貌特征:沟谷深切的黄土塬(如图3);梁状峁状丘陵(如图4);侵蚀剥蚀岩质山地(如图5)。靠山式窑洞是就是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在塬上、丘陵上或山体上挖洞形成的。
滇中南地区地形主要为海拔两三千米的山地和河流冲击形成的河谷(如图6),当地居民为了居住和种植方便,将大量的土掌房聚落依山而建,沿等高线平行、垂直或者偏转一定的角度进行布局,山脚和河谷冲击处则为农田,形成了“上边有坡养羊,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