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第八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共24张PPT).ppt

鲁教版八上第八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共24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5月的一天,王娜娜在银行办理信用卡时,被银行工作人员以 “个人信息不实”为由拒绝办理。仔细询问才知,原来是自己资料上所填的高中学历与银行审查时显示的大专学历不一致。 根据银行的工作人员所说情况,王娜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登录后,查到的学籍信息显示:王娜娜,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大专学历,2003年9月入校,2006年7月毕业。身份证号码、姓名、高考准考证号码都是自己的,但照片却不是她的。这样的结果令她大吃一惊,也证实了她的猜想:当年有人顶替自己上了大学。 在“张莹莹冒名王娜娜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案件中,其中张合停,王子胜,胡筱林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对13名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其中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和沈丘县二高的负责人对王娜娜作了道歉。 4、什么是隐私权? 自己的秘密不愿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叫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 * * * 1.知道人格尊严的含义,了解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含义 2.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权利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 学习目标 1、人格尊严的含义 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 ?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隐私权 (1)肖像权: 肖像权的含义:肖像可以是一般的照片、画像,也可以是 其他艺术形式的再现物,还可以通过录像、全息摄影等视觉 形象反映出来。 案例:小欣在一家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小欣非常满意。一个月后,小欣经过该影楼,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 小欣非常气愤,找到影楼负责人说理。影楼负责人振振有词地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 该影楼的行为构成侵权吗?侵犯了小欣的什么权利? 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形式: ①未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 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广告、杂志封面、挂历) 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 公民肖像; ③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某网站贴出一名同学的恶搞照片。 ①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②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③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如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 ④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如寻人启示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 ⑤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示病人照片等。 ⑥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的照片、录像。 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含义:姓名权是公民区别于其他公民称号或代号, 一般情况下,还包括曾用名、笔名、别名等。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 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案例:“河南周口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日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调查组表示,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一事属实,已于2月27日晚注销了假“王娜娜”的学历信息。 (2)姓名权 (3)名誉权和荣誉权 名誉权是社会对某人品德、才能、思想、作风等的综合评价。人人都有名誉权。任何损害他人名誉,使受害人遭受精神上痛苦和心理上创伤的行为,都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荣誉权是公民获得并保持荣誉称号的权利。 荣誉权并非人人都有。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荣誉权不受侵犯,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剥夺。 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侮辱 诽谤 公然谩骂他人 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 往他人身上泼脏物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做不文明的动作羞辱他人 用大字报、文章、漫画等贬损他人 利用他人的缺陷(身体或精神上)取笑别人 丧失方式 取得方式 范围 荣誉权 名誉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分 是每个公民或法人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 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取得,因而具有专属性 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与法人的,其取得不需要履行任何程序手续 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 无法被剥夺或受到限制 通常是由授予单位基于法定事由给予剥夺,如因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因为触犯刑法等因素而被剥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