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姓的历史播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姓的历史播迁 一 “萧”作为姓氏,俗称“肖”。关于姓和氏,实际是两回事儿。姓在前,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有从女从生之意,氏在后,氏是姓的分支。查有关资料可知,殷朝的统治者是商族,姓“子”。商族同属子姓的有13个氏,“肖”是其中之一。可见,“肖”是“子”姓的氏,是其一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氏人数的增加,大约到战国时代姓氏就不再区分了。“肖”姓在我国姓氏按人口的百分比排位中,居第26位(报纸资料),《百家姓书库》称第30位,占人口的百分比为0.59。“肖”姓望出山东兰陵郡(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约50公里)。 “肖”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关于“肖”姓的起源,《左传》上说:“殷民六族,一为肖氏。”《姓氏考略》亦云:“肖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由此可知,肖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这就告诉肖氏子孙,肖姓远祖是圣君商汤。 为宋国所治。萧国自公元前678年建立至公元前597年灭失,前后约81年。萧被楚灭亡后,虽有一些复国之举,但终未成功。大心的后世子孙为纪念亡国,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从3700年前的远祖圣君商汤到始祖大心,时间的跨度走过了1100多年,这就告诉萧姓子孙,我们的根在安徽萧县。 三 肖姓家族自战国以来世居丰(江苏丰县)沛(江苏沛县)间,东距肖姓望郡兰陵不到100公里,南距古肖国(今安徽萧县,肖姓诞生地)约100公里。丰沛——兰陵——萧县三地呈等边三角形,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到西汉之初,萧何助刘邦有功,推为相国,爵封 侯,并在京都长安定居下来。这一时期,以萧何为代表的肖氏一族,从肖姓初始地出发,向西迁徙了约1000公里,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肖姓居住地。 萧何卒后,汉室帝王没有忘记其巨大功绩,其后裔世封侯爵。有时虽犯罪遭罚,可总未被抄家,仍得改封,《后汉书,萧何传》载有萧何后裔袭封的有关情况。至此,肖姓有了文字记载比较真实的家族演变资料。 萧何后裔袭封情况简要概述: 萧何长子肖禄于元前192年袭封。萧何夫人于元前188年袭封。萧何次子肖延于元前179年袭封。延死,其子肖遣袭封。遣死,其弟肖则袭封,嗣20年。元前155年,肖则弟肖嘉袭封。嘉死,其子肖胜袭封,嗣21年。元前122年,萧何曾孙肖则子肖庆袭封。元前117年,肖庆子肖寿成袭封。元前73——49年,宣帝时下诏书,访肖相国后裔,得玄孙肖建世等12人袭封。 肖延是萧何次子,肖延生有遣、则、嘉、彪四子。肖彪官至谏议大夫,因事免官迁移到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兰陵。从此,萧何后裔肖彪一支便成为兰陵人。兰陵肖氏一族没有袭封过 侯爵位,但这一支在肖氏后裔中最为兴旺。肖彪之玄孙肖望之在西汉时最为著名,其家也由此复兴。 萧何有二子肖禄、肖延。 肖延有四子,肖遣、肖则、肖嘉、肖彪。 这里专门谈一下肖彪一支 。肖彪——肖章——肖皓——肖仰——肖望之。 肖望之有四子,肖由、肖成、肖育、肖汲 这里专门谈一下肖育 一支。肖育——肖绍——肖阂——肖阐——肖冰——肖莹——肖周——肖矫——肖沐——肖豹——肖裔——肖整。 萧何自西汉初到西安,其孙因事回迁山东兰陵。肖彪之玄孙肖望之 ,在汉武帝时自兰陵迁徙至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历任谏议大夫,丞相司直,平原太守,御史大夫等职,也掌管重要的文书图籍。肖望之生有四子,其三子肖育官至御史中丞,后还居兰陵。直到西晋末,凡300年。肖氏在兰陵又繁衍生息了11代。这一时期,萧何家族子孙从丰沛到西安:再从西安回兰陵(肖彪):从兰陵到西安(肖望之),再从西安回兰陵(肖育),经过了两个来回的运动轨迹。 四 南北兰陵的故事 凡肖姓子孙,莫不知兰陵者,因兰陵是肖姓望族,也是肖姓的发源地。但知长江以南(今扬州一带)也有个兰陵者,就为数不多了。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各少数民族争夺中原,战争风云席卷北方,汉族遭到大规模屠杀,造成北方汉族大规模向长江以南迁徙和逃亡的局面。 东晋初,北方逃到江南的人共约90万,约占当时北方人口的八分之一。当时,南方地广人稀,北方士族连同政治上、经济上依附于他们的部落、奴隶、佃户都到了南方。都根据王导制订的“侨寄法”,在南方占地群居,安置南逃的文武官员,保持原来的一套政治机构。《宋书》记载,长江下游一带的南方,就有33个侨郡,73个侨县。兰陵郡(今江苏阜通镇)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位于江苏丹徒、丹阳、武进西部,大运河以北的地区。据地方志记载,最早逃来阜通镇一带建立兰陵侨郡县的,是东晋的淮阴令肖整。肖氏为兰陵望族,按照“侨寄法”,遂命名为兰陵郡,为区别于原籍北兰陵,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侨直南兰陵郡县,这就是南、北兰陵的来由 东晋后期。“侨寄法”暴露出很多弊端,恒温当宰相时,想废“侨寄法”,而实行“土断法”。受到南逃人士的反对,没有得逞,他的儿子继位,也未实现。刘裕为相,上表东晋帝,力陈“侨寄”之害和“土断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