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丘
1.背景资料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3-5km,为苏州西山之余脉,高仅为30余米,但因周边地形,而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山体为流纹岩,四面环河,占地13余公顷。前有山塘河可通京杭大运河,山塘街、虎丘路与市区相通,沪宁铁路自山南通过,山北有城北公路。《吴地记》载:“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堂,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虎丘又称海涌山。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间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司徒王殉和弟司空王氓现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山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讳改名武丘报恩寺。会昌年间寺毁,移建山顶合为一寺。至道年间重建时,改称云岩禅寺。是时庙貌宏壮,宝塔佛宫,重檐飞阁,掩隐于丛林之中,盛名一时,被称为宋代“五山十刹”之一。清康熙年间更名虎阜禅寺。
历经2400余年沧桑,虎丘曾七遭劫难。现存建筑除五代古塔和元代断梁殿外,其余均为清代所建或解放后重建。虎丘山旧有十八景,现有景点达30余处。历代歌咏众多,早在南朝就有人在饱览了虎丘景色后赞叹道:“世之所称,多过其实,今睹虎丘,逾于所闻。”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红日隔檐底,青山藏寺中”等诗句来描绘虎丘景色。
今日虎丘,仍保留着“山城先见塔,人寺始登山”的特色。千年云岩寺塔气势雄奇,断梁殿结构奇巧,剑池裂崖陡壁上飞梁渡涧、飞阁凌崖。沿山路有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二仙亭、五十三参等著名景点,鬼斧神工,传说动人。登小吴轩望苏台,可见古城风貌。山顶致爽阁,可饱览四野景色。后山旧有二十八殿、小武当等古迹,曾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复建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半、十八折等建筑,山野通幽,风光四时诱人。
1982年10月,在虎丘东南麓建一处最大盆景园—万景山庄。园内陈列几百盆娇艳多姿的古桩、水石盆景,集苏州盆景艺术之精华,成为虎丘景区的“山中之园”。
2.实习目的
(1)学习如何利用自然地形优势,运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建造山水台地园。
(2)学习“寺包山”格局的寺庙园林特征。
(3)学习如何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历史传说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4)体会园中园造景特点。,
3.实习内容
3.1总体布局
虎丘山体不高,而有充沛的泉水和奇险的悬崖峡谷深涧,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方面得天独厚。寺的塔、阁布置在山巅,其余殿堂、僧房、斋厨等依次布置在山腹山脚,形成寺庙被覆山体的格局,即所谓的“寺包山”的格局。虎丘的形势是西北为主峰,有二冈向东、南伸展,二冈之间有平坦石场(称“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及剑池岩壑。寺庙的轴线由山门曲折而上,贯彻整个山丘的南坡。北坡从虎丘塔沿百步趋拾级而下,直至北门。所以从总体来看,全园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
3.1.1前山区
虎丘山寺庙前山的布局就是依山就势而上,从山塘街头山门起,沿轴线而进,一路拾级而上。虎丘的山门原来仅有一门,后增开两旁门,形成现在的三门格局,庄重朴实,内悬“虎阜禅寺”匾,山门左右门额分别题为“山青”、“水秀”,概括了虎丘的风景特色。山门前有照墙,把照墙建在河对岸,形成将街、河包含在山门、照壁之间的独特布局。
穿过头山门,就是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宽阔雨道,雨道尽头,便是海涌桥。跨过海涌桥,东走便是万景山庄,迎面则是二山门,二山门亦称中门,俗呼断梁殿。此殿初建于唐,毁后重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明嘉靖年间重修。断梁殿形体不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采用“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的方法,用两根一开间半长的圆木代替三根一开间长的圆木,两根长梁各挑出中间开间的一半,形成悬挑式的受力构件。同时利用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的大梁,使大梁获得一个稳固的支撑点,达到平衡。出二山门,便踏上了虎丘的山道。沿山道前行,路西侧山岗有拥翠山庄,为小型山地园,园之东墙外路旁有一井称“憨憨泉”,井圈为六角形,据说它泉眼通海,所以又称“海涌泉”;路东侧为试剑石、枕头石,在枕头石旁有一蟠桃形的石块,上刻“仙桃石”三字。过枕头石,前行数步就是苏州名妓真娘之墓。墓山有一座构筑精致古朴的亭子,四面石柱、卷棚歇山顶。亭筑在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台基山,亭后修竹丛生。真娘墓东边有一六角形小亭,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大军事家孙武而建,名为“孙武亭”。孙武亭北有小亭两座,一为东丘亭,一为花雨亭。两亭东沿山坡下行至养鹤涧,相传清远道士曾在此养鹤。这里地处山限,松涛诬傻,清流涓涓,绿苔斑驳,曾是虎丘山上富有野趣的幽僻一角。
经真娘墓前行几步,在山道的尽头,就是虎丘东南二岗之间的平坦石台即千人石,千人石亦名“千人坐”。《吴郡图经续记》称:“涧侧有平石,可容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