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酶与维生素.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酸碱催化 Bronsted的广义酸碱理论: 提供质子为酸,接受质子为碱。. 酸碱催化:酶分子的某些功能基团,作为酸或碱,通过向底物提供质子或夺取质子来达到加速反应的一类催化。(氨基、羧基、咪唑基、巯基和酚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三、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在有足够底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v = k [E] 五、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大。 5.5.3 维生素B3 (泛酸)和辅酶A(CoA) 辅酶A是生物体内代谢反应中乙酰化酶的辅酶,它的前体是维生素(B3)泛酸。 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 v = Vmax/2, 则: km= [S] 意义: (1)km是酶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常数。其大小与酶的浓度无关,而与具体的底物有关,且随着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改变。 (2)从km可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Km最小的底物,通常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也就是天然底物。 (3)当k2>>k3时, km的大小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性。 当km大,说明ES容易解离,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小。 从米氏方程中求得: 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则 90%V =100%V[S]/(km +[S]) v = —————— Vmax · [S] km + [S] 即 [S] = 9km 在进行酶活力测定时,通常用4km的底物浓度即可。 米氏常数可根据实验数据作图法直接求得:先测定不同底物浓度的反应初速度,从v与[S]的关系曲线求得V,然后再从1/2V求得相应的[S]即为km(近似值)。 通常用: Lineweaver-Burk作图法 (双倒数作图法) + —— — 1 v = —— km Vmax · —— [S] 1 Vmax 1 1/Vmax -1/Km 斜率=Km/Vmax [E] V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pH v 最适pH(optimum pH) 1.最适pH 2.pH稳定性 表现出酶最大活力的pH值。 在一定的pH范围内酶是稳定的。 3.pH对酶作用的影响机制: (1).环境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 (2).影响酶活性基团的解离; (3).影响底物的解离。 T v 最适温度 温度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都是酶的激活剂。 激活剂 小分子有机物:抗坏血酸、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等。 金属离子:K+、Na+、Ca2+、Mg2+、Zn2+、 Cr3+、 Fe2+。 注意使用浓度,激活剂的浓度过高、过低不激活反而抑制酶促反应。 七、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现象,称为酶的抑制作用。 ——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失活的物质,称为抑制剂(I)。 抑制作用 可逆抑 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 不可逆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一) 不可逆抑制作用 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反应中心的活性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 S + E ES E + P + I ↓ EI 如有机磷毒剂二异丙基氟磷酸酯。 抑制程度是由酶与抑制剂之间的亲和力大小、抑制剂的浓度以及底物的浓度决定。 [E] v 1 2 3 1. 反应体系中不加I。 2.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不可逆抑制剂。 3.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可逆抑制剂。 (二) 可逆抑制作用 1、竞争性抑制作用 某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因而能与底物竟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当抑制剂与活性中心结合后,底物被排斥在反应中心之外,其结果是酶促反应被抑制了。 S + E ES E + P + I ↑↓ EI [S] v km km ′ 无 I 有 I V/2 1)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 3)抑制程度取决于I和S的浓度以及与酶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2)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十分相似。 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 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酶可同时与底物及抑制剂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并导至酶活性下降。由于这类物质并不是与底物竞争与活性中心的结合,所以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如某些金属离子(Cu2+、A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