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姓 起 源 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 姓 起 源 谈 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来源主要有三。 从时间顺序讲,一是来自“九黎”。东汉应劭《风俗演义》说,黎姓是古部落“九黎之后”。当时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蚩尤。蚩尤曾经是九黎的首领。败后的九黎部落子孙,大批向南方转移,其中一部分以黎为姓。 二是以国为姓。商代有两个黎国:一个在今山西省境内,也称耆国(古字黎与耆通),子姓,候爵,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其范围除黎城县外,可能还包括壶关、平顺、潞城等地,后其地入于晋。《尚书》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战胜)黎”,《史记·周本纪》中“商纣时西伯败耆国”,即此。另一个黎国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后人,后都以国为氏,姓黎。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黎氏,字亦作犁。”所以,古代的黎姓有时也写作“犁”。 三是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100多复姓改为汉族单姓,其中,原北朝复姓素黎氏被改为单姓黎氏。 又据梅县《黎氏族谱》载:“传黎氏者,厥为北正黎一脉。黎之后世掌旧职,殷商兴,以功封候,建国于潞州上党郡之壶关,乃殷商之西境,国号曰黎,子孙固以为姓氏。黎族之有氏,盖自此始。遂建立宗祀,世享侯封。黎氏远源发自黄帝曾孙北正黎。”文中的“潞州上党郡之壶关”,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境。于此可见,这个黎国的建国时间、地望,与上述山西黎国相同,即所指为同一个黎国,只是明确指出黎氏始祖是“黄帝曾孙北正黎”。 几千年来,黎氏迁徙无数次。据《黎氏族谱》记载,战国时期,“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陕西境)、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山东、江苏境),南迁交、广(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河北省)。”战国梁相国黎顼之弟黎喁逗留江右(今江西省)定居。汉代,黎朱苍以长沙相于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封軚候,其后代在湖南开枝繁衍。南北朝时,黎嶷跟随北魏太武帝破平凉有功,被赐爵容城县南,加鹰将军。齐明帝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黎侨有功被封为永乐侯,成为黎姓的浙江明州(治所在今宁波市)始祖。黎侨传至唐代的黎干,唐德宗时任京兆尹,其后传衍,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发展成为望族,于是黎氏便以“京兆”为郡号。黎干的儿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以官为家,在宁都东韶立基,成为宁都黎姓始祖,以后其子孙又进入福建上杭、宁化一带。黎度的孙子黎祚,后晋时任河南太守;曾孙黎清泰,后周时任太子傅。北周黎景熙,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宋末元初,黎天麟又自福建迁至广东梅县,生六子,其中黎文举又生黎逸士等七兄弟,子孙繁衍,遍传广东珠三角一带。 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黎粤瑛由江苏入粤出任南雄太守,后其子定居高明。黎待举原籍江西,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任翰林,后入粤出任广州府学正,定居新会都会里。今两广黎姓多是其后裔。此后,子孙繁昌,又分出许多支脉,散居广东廉江、恩平、阳春、吴川、茂名、丰顺、陆丰等地。又,郑樵《通志·氏族略》“黎氏”条云:“今岭南多此姓。”岭南,即岭表、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及越南北部一带。这说明黎氏在宋代已是岭南大姓。 黎氏入粤,还有一支黎氏原住豫章(今江西南昌),为避兵燹,沿赣江而上,翻过梅岭,到达南雄珠玑巷居住。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因胡妃之厄,黎仁杰等六位先祖与珠玑巷贡生罗贵等三十四姓九十七户南徙,黎氏先祖定居于新会古冈州。宋末元初,金兵入侵,为求生存,黎氏先人又一支支南徙到珠三角一带,几百年来,枝繁叶茂,不断开拓新基业。 广东、福建等地黎氏为求发展,又不断向东南亚地区迁徙。如今,海外黎氏成为黎姓中重要的一支。 黎姓移居台湾,始于清朝乾隆初期。据《台北县志稿·开辟志》记载,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黎某自大陆渡海入台,与赖、林两姓合垦于今台北县新店镇公仑里车子路。此后,粤、闽黎氏又有一些人迁往台湾。目前,黎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89位。此外,清朝初期,台湾曾几次发生动乱,新竹竹北新社的土著屡次协助官兵平乱。因此,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赏赐助战有功的土著七姓,以示表彰。黎姓也在受赏赐之列。 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今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公元980年,黎桓创建越南前黎朝,建都华闾,年号天福。此后,又有越南后黎朝,黎思诚(公元1440—1497年)任国王。近代以来,还有一些黎姓人走出国门,徙居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居住在海外和台湾、香港、澳门的黎姓同胞,涌现出一些杰出人物。 当今黎氏组织的各类社团遍及香港、澳门、台湾、美国、英国、澳州、加拿大、多米尼加、古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早于宋朝,黎氏更与江氏、何氏结谊。现在香港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