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作文优秀素材:伟大的人格.docVIP

高考语文总复习 作文优秀素材:伟大的人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总复习 作文优秀素材:伟大的人格 “世纪老人”巴金逝世后,我怀着敬仰的心情重新阅读了他的晚年力作《随想录》,再一次被他的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忏悔的伟大人格所感染。具有这种“世纪良知”的人虽说是凤毛麟角,但也绝非仅有。这里,我想介绍三位文化老人——— 散文家刘白羽生前曾为自己过去的一些错误而深深不安和惭愧,以至于公开谢罪。事情缘于《长城》2001年第一期的一篇6万字的散文《昨夜西风凋碧树》。这篇徐光耀倾心创作的回忆录,以“反右”为背景,记述了被打成军内“右派”,直至送往保定农场改造的全过程。刊出后,年登八秩的刘白羽于3月29日写信给徐,认为这篇文章“字字血泪,正义之言鞭挞着我的心灵”,并深深自责,“你在那历程中所承受的痛苦都是我的罪孽所致,我羞惭,我恸心,我无颜求你原谅”,为此他表示:“我只有在远处向你深深的谢罪、谢罪。” 诗人、杂文家邵燕祥得知“绿原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他在《绿原的诗》一文中除了表示祝贺和致敬之外,还心情沉重地写下了这段文字:“首先我想为我在1955年6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首配合反胡风运动的政治讽刺诗《就在同一个时间》(诗中对绿原先生和众多所谓胡风分子做了诬蔑伤害),再一次向绿原与别的已故和健在的受害者,表示由衷的道歉。” 鲁迅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陈鸣树在上世纪末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公开对青年时代的那几篇“紧跟”文章表示忏悔:“我不能不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些文章至今想来还十分内疚和汗颜,对为我涉及的前贤与时贤表示深深的歉意。”在“陈鸣树学术活动50周年”庆典上,他执意要在主题报告上加上一段青年时代的“误读”鲁迅的文字,以示忏悔。 面对历史,尤其是面对自己不甚光彩的历史,能够公然地不加任何掩饰、任何推诿地示众,对自己的过失、过错行为主动负责,并对受害者(主要是名誉上的受诬)深表歉意,这是需要人格勇气的。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上述三位文化老人同巴老一样,不愧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即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日臻成熟的知识分子。 固然,任何历史的错误都是有特定的时代因素。但作为一个亲历亲为者,无论如何都必须对历史负责,不能用时代因素和体制因素来做挡箭牌,更不能以学识、思想的限制来开脱自己当年的过失、过错。揭开自己身上最痛苦的疮疤,把内心最隐秘的东西(有的甚至受害的当事人根本就不知道)坦然公示,无情地拷问自我的灵魂,这是三位文化老人忏悔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自觉反省,不文过饰非,一个人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走向自强和成熟。而这种勇敢精神的熔铸,是需要科学理性的支撑,需要坦荡无私的胸襟和自重自爱的基石。人们往往碍于“面子”而羞于忏悔,使人格成熟放慢了“脚步”。不是吗?《南方周末》曾开辟“新忏悔录”专栏,刊登过几次参与打砸抢迫害老师的学生的反思与谢罪书,后来此栏目“夭折”,这恐怕是乏于后继而断于稿荒吧! 《论语》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对那段历史,国人一不要遗忘,二不要回避,在审视历史原因的同时,也拷问一下自我灵魂。唯其如此,巴老的“十年一梦不再重来”才不会仅仅是一种善良的企愿。 【《今晚报》2006年1月2日】 ? 清水的哲学 作者:冯玮琛 马克思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思想体系,一是以古希腊、地中海沿岸为发源地的西方哲学体系,注重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另一个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体系,他们更注重对自然的感悟与理解……的确,5000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世间万物莫不寓理,山水鸟兽、草木虫鱼,莫不是我们的老师。以人为师不如以己为师,以史为师不如以自然为师。我们追求的不是支配大自然,而是融入大自然,以求天人合一。 惠施问庄子:“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黄金更值钱的吗?”庄子答:“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正因如此,无数智者对水怀着感激和崇敬,从中得到无数感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的比喻。把政权比作舟,把百姓比作水,百姓能维系政权,也能推翻政权。历代开明的君主不敢忘记。《华严经》上说:“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尝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之众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像。”清净的水器,永远会映现出物体的影像,但是破器皿、污浊的心,则无法张显事物本来的面目。为什么呢?清净的水好像一面镜子,当然可以彰显万物;而破了的水器无法盛水,污浊的心,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容,自然也就见不了自己 的本性了。 满渠的流水,只是顺其自然地流向低处,偶尔遇上障碍物,打个漩,绕个弯,就通过了。古人常言,做人须如水,可刚可柔,能弯能直,能屈能伸。 据说禅功高的人不但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还能听到自己血液的流动,甚至能听到天籁在耳边、心间萦绕。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呢?只因我们的耳朵忙着辨别各种声音,我们的心忙着胡思乱想,所以没有了这份灵性。如果我们心静如水,那天籁之音就会破空而来。 面对水,一个人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