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版】2015高中生物大二轮复习作业测评:4-2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Word版含汇编.doc

【金版】2015高中生物大二轮复习作业测评:4-2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Word版含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作业测评·固效果1.[2014·合肥质检]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相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 A. 常染色体       B. X染色体 C. Y染色体 D. 线粒体 解析:郑和船队的船员和当地妇女结婚,知船员为男性,男性能够将其Y染色体传递给子孙,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这些船员后代中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应保持不变。 答案:C 2.已知小麦的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表所示: F1的性状 抗病 感病 无芒 有芒 F1的性状百分比 75% 25% 50% 50% 如果让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则F2中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与感病有芒的比例为(  ) A.2∶2∶1∶1 B.1∶1∶1∶1 C.9∶3∶3∶1 D.3∶3∶1∶1 解析:假设控制抗病、感病性状的基因为A、a,控制无芒、有芒性状的基因为B、b,则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单独考虑抗病和感病,杂交组合为A_×aa,后代抗病A_占2/3,感病aa占1/3;单独考虑有芒和无芒,杂交组合为Bb×bb,后代有芒占1/2,无芒占1/2,两个性状组合后,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2∶2∶1∶1。 答案:A 3.[2014·南昌一模]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解析: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双显性为野鼠色,双隐性为棕色,即M_N_表现为野鼠色,mmnn表现为棕色,只具有M或N(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符合题意。 答案:A 4.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 1/48 B.1/88 C.7/1200 D.3/800 解析: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色盲的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则妻子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XBXb,丈夫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因为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说明a的基因频率为2/10,而A的基因频率为8/10,则丈夫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2/10×8/10)/(1-4%)=1/3,因此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1/4×1/4 =1/48。 答案:A 5.[2014·西城期末]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 B. 莽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C. 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D. 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解析:F2植株的两对相对性状未在F1中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A项正确;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在F2中呈现出不同的分离比,说明两对性状独立遗传,B项正确;尖果与钝果在F2中表现出3∶1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项正确;绿色茎与红色茎在F2中未表现出3∶1的分离比(接近于9∶7),说明该性状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很可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项错误。 答案:D 6.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 B.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 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100%的纯合品种 解析: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但要获得纯合的显性个体,需要多年,A项正确;F1中出现aa个体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A、a两种配子,B项正确;育种过程中逐代淘汰aa,导致a的基因频率下降,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通过单倍体育种,先获得A的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