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doc

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食药监许 〔2010〕 479号附件: 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 (2010年版) 前 言 为加强对化妆品原料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命名,在卫生部发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07年版)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2008年出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第十二版)》[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Twelfth Edition(2008)](以下简称《字典》)中所收录的原料命名进行了翻译,完成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一、《目录》主要内容 《目录》共收录15649个原料,按照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名称)的英文字头排序。内容包括原料的INCI名称、中文名称、CAS号等。其中INCI名称与CAS号,对应《字典》中的相应内容。 二、INCI名称编译原则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编译原则 主要参照INCI名称中文译名有关通则。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 1.为保持编译工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目录》编译参照了INCI名称中文译名有关通则,《目录》中着色剂的中文名称以《字典》中的INCI名称为准进行编译,删除了原通则中第3条有关着色剂原料括符CI号的内容。 《字典》中着色剂原料INCI名称为CI号的,中文名称以CI号表示。原料INCI名称既有日本着色剂索引号,又有CI号的,以CI号作为中文名称。 2.《目录》中的原料名称尽量做到与《字典》中的原料名称一一对应,《字典》中原料名称出现重复的,《目录》中作为名称相同原料仅收录一次。 3.《字典》中个别原料的有关表述无实际意义的,如:AND OTHER INGREDIENTS,《目录》中编译为“和其他成分”,无具体化妆品原料与之相对应,主要是考虑尊重原版《字典》。 4.《字典》中的两个植物性原料ABELMOSCHUS ESCLENTUS FRUIT EXTRACT和AGARUM CRIBOSUM EXTRACT,其INCI名称中的植物拉丁名拼写有误,经与美国个人护理产品协会(原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确认,正确的拉丁名应为ABELMOSCHUS ESCULENTUS和AGARUM CRIBROSUM,考虑到尊重原版《字典》,《目录》收录的这两个原料INCI名称仍以《字典》为准,其对应的中文名称分别为“咖啡黄葵(ABELMOSCHUS ESCLENTUS)果提取物”和“孔叶藻(AGARUM CRIBOSUM)提取物”。 5.《字典》中的原料DIPHENYLETHYL BENZYLOXY DILSILOXANE,其INCI名称中的最后一个单词拼写明显有误,经与美国个人护理产品协会(原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确认,正确的单词应为“DISILOXANE”,考虑到尊重原版《字典》,《目录》收录的这个原料INCI名称仍以《字典》为准,其对应的中文名称为“二苯乙基苄氧基二甲基二硅氧烷”。 6.本次仅对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进行编译,未对《目录》收录的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价。因此,本《目录》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目录。 三、主要参考资料 1.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Twelfth Edition(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卫生部(2007年版) 4.《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 5.《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 6.《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科学出版社(第2版)(2001) 7.《药用种子植物汉拉日俄英名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8.《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版)(2006) 9.《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科学出版社(第4版)(2000)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名称)中文译名通则 1.每个INCI名称对应一个标准中文名称。 2.INCI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药品名称相同的原料,除个别药用辅料名称外,译名皆按这两个资料中的中文名称命名。 3.植物性原料的中文名称后面的括符内加植物拉丁文属名和种加词。 4.部分原料的中文名称,括符内为该原料的常用名称。例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 5.为避免中文名称过于冗长,某些INCI名称中的缩写词不再译出,而是直接引用于中文名称中。缩写词的英文全称和中文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