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对点训练:22-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VIP

历史一轮对点训练:22-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一轮对点训练:22-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1.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无论然否”“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等信息可知,他们并不是完全相信“八字”等命运之说,而是将其看作一种仪式,B项与此相符;A、C两项不符合历史事实,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与材料信息相违。 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 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答案 D 解析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项错误。 4.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答案 C 解析 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全部剪掉,表明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旧有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保存国粹”的信息;B项没有体现“崇尚西法”的信息;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5.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清初剃发蓄辫是满族入主中原,打击汉族民族意识的行为,而民国初年男子剪辫则是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重要标志,两者都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故选B项。正确选项应全面反映材料信息,A、D两项都只能反映乙图,不能说明甲图,故错误;清初男子剃发蓄辫无法证明清王朝的强大,因为一个王朝的强大与否,是由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故C项错误。 6.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服饰(旗袍)变化的原因,可用排除法。旗袍样式的变化与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关系不大,故A、B两项错误;中国民族服饰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而是体现中西合璧,故C项错误;本题选D项。 7.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描述当时北京西餐馆的盛况:“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里醉琼林。”诗中所述的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后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关键信息:“电灯”“最可能”,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生的史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政策,当时北京没有西餐馆,D项错误。故选C项。 8.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