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验第二章金属元素第一节铜铁锌教案.ppt

生物检验第二章金属元素第一节铜铁锌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O/G/O 第二章 金属元素的测定 亢延飞 人体可被认为是一个元素集合体,资料显示,构成人体的元素有80余种。金属元素在人生存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节 铜 铁 锌 铜(copper, Cu)为带红色光亮光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104s1;在潮湿条件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在空气中加热会形成氧化铜或者氧化亚铜;还可以和非金属反应,如卤素、硫蒸汽,浓硫酸,浓硝酸等。还可以形成络合物。 铁 (iron, Fe)为银白色金属,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金、铂、银、铜等离子还原为单质。可以与多种配位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因此可以用于做掩蔽剂。蒸汽有剧毒。 锌 (zinc,Zn)为有光泽蓝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同样也可以形成配合物。 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铜铁锌均为人和动物的必须微量元素,广泛分布在人体的脏器组织中,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和生理作用。 铜,对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铜蓝蛋白(ceruloplosmin,Cp)它在铁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铜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精神活动及智力有关。 人体缺少铜会引起一些病变,如血红素减少,引起低蛋白贫血症,一些酶的活性降低。还可以引起风湿关节炎、肝硬化、冠心病等。 铜在人体的平均含量约为1.4 mg/kg。主要蓄积在肝、脑、心、肾组织中。血中铜存在于血清和红细胞中,血清铜含量接近1 mg/L,其中93%是以蓝蛋白形式存在的。 铜主要由食物供给,成年人每天可以从食物吸收2.5-5 mg,只要吸收2 mg就足以维持代谢平衡。铜主要以复合物的形式被吸收,在体内主要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铜主要由消化道排出,正常人排泄铜的总量是0.6-3.6 mg,其中80%由胆汁排出,其余经尿液、汗液排出。尿样收集方便,故常用尿铜作为铜排泄量的指标。正常人24 h尿铜排泄量为5-25 μg,平均为15 μg. 铜盐中以乙酸铜和硫酸铜毒性较大。 铁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铁缺乏能引起缺铁性贫血,还会引起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使体力明显下降,影响机体的一些代谢功能。 几乎所有组织均含铁,其中,肝和脾含量最高,体内的铁可以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两大类,贮存铁又可以分为铁蛋白和含铁血盐。 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由食品供给,口服铁主要由小肠吸收。动物性食品内的铁比植物性食品中的铁易于吸收。 进入人体内的铁主要经过胆汁、粪便、尿排出,也可以经皮肤、汗液、毛发排出,,尿铁排出相对比较稳定。 铁缺少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铁过量和中毒很罕见,摄入大量的铁会损害肝脏、脑下垂体、肾脏及甲状腺的机能。中毒主要有呕吐、腹泻、腹疼、黑便、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肠坏死等。 锌,是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核酸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能促进皮肤、骨骼和性器官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增强创伤组织的再生能力,近年来用锌治疗肠炎、胃溃疡等。缺锌可以引起一系列生化紊乱,很多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异常。 发育中的儿童缺锌时会引起厌食症、侏儒症等,因此人们把锌称为“生命的元素”。近年来还证实锌的摄入量不合适会增加癌症风险。 人体内约含有2-3g锌,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肉、血浆和头发中,人体各器官组织中均含有一定量锌,其中前列腺、血、视网膜中较高。 人所需要的锌主要由食物供给。几乎所有食物都含有锌,进入体内的锌主要以金属酶或蛋白质结合物的形式存在。 体内的锌主要经粪便、尿、汗、乳汁、毛发等排出体外。 锌摄入量过多可引起急性中毒。 样品采集及保存 生物材料检验中铜铁锌测定 的样品主要是血液(以血清最为常见)和头发,偶尔采用骨、组织和体液等。 四 血清中铜铁锌的测定 在分析血清中铜铁锌的众多分析方法中,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最方便的。 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Δ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由于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最小,电子跃迁几率最大,故共振吸收线最易产生。对多数元素来讲,它是所有吸收线中最灵敏的,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以共振线为吸收线。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区。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它符合郎珀-比尔定律 A= -lg I/Io = -lgT = KLC 式中I为透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