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十大高楼 世界十大高楼第一名:台北101大楼 世界十大高楼第二名:国家石油公司双子星大楼 世界十大高楼第三名:西尔斯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四名:上海金茂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五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六名:中信广场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七名:信兴广场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八名:帝国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 世界十大高楼第十名:中银大厦 有机建筑 1 现代建筑注重空间,认为建筑的真实性不在于围合作用的实体,建筑的本质为空间。这种重虚略实简化了实体形态的边界要素,几何形的抽象组合产生了简洁、明亮、轻快的形态特征 2 以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实质上,由内而外就是强调功能,整体性就是建筑内外空间与环境的统一。 有机建筑特征 1 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 2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 3 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 4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内在的自然本质出发,提倡自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塔里埃森是赖特将生活与工作完美结合的体现。它不只是一个栖息的居所,也是赖特可以持续地、执着地从事设计实践的场所。以三维尺度、当地材质来进行创作。 赖特把建筑沿山脉侧面布置,平行于西北走向的山峰,用45度对角线偏转以与周围地标建立轴线联系,并形成凸出的宽大台阶,与沙漠构成强有力的联系。 室内景观之一。在这里人们捕捉到某种质朴原始的氛围。史前巨石作为藤架走廊尽端围合处的景观,揭示出史前各式居住模式在景致与运动路线组织上的重要性。 “在有岩石与仙人掌的地方,这是可以想像到的最华丽的景致。” 室内庭园和房间的设计在沙漠严酷的环境中衬托出神圣的、宁静的氛围。 室内的景观透视展示出:行进路线如何通过层面的变化和方向的转换进行巧妙设计和有效组织。 纯自然的建筑形式与四周环境的物理状态和谐一致。这个极富个性的建筑本身用石头、木材、帆布这些特殊材料建成,呈角度相交的石材墙体、栏杆以及基础工程,采用黏结的建造方式。 厚重的红杉木架在矮墙之上,木架间设有通透的帆布饰条,不论前、后、内、外,都可自然通风。建筑材料的成功运用,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沙漠风情,唤起强烈共鸣。 建筑室内空间变化莫测,宛如一个个洞穴,比如入口处的赖特办公室或者藤架走廊与开敞门廊的交叉处称之为大洞穴的空间,以及那些在造型上有意识地像帐篷式的空间处理,如设计绘图室和称为花房的主起居空间。 有金色竖琴的沙漠方舟。 不管是西塔里埃森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摄影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西塔里埃森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应赋予的完美形象。” 场地运动的节奏犹如一曲行进的圣歌。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西塔里埃森的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它们不只将建筑相连,而且把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还与远古的历史相连。 建筑群呈壮丽的废墟形态,“这些厚重的墙体,似乎在告诉人们10万年前它们已存在于此了。” 现代建筑特征 1.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5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新的建筑美学原则 1.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2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3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4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5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6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 新建筑五点: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 长条形窗 为得到学分? 为熟知历史? 为开阔视野? 为掌握相应的建筑思想? 为弄清楚各种“主义”? 为了解某位天才大师的设计理念? 强调建筑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动力及背景的讨论 以大量的线条图、照片、录像片作为视觉信息的载体 强调手脑并用,要求课堂上随时勾画线条图 强调师生互动 关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几个问题 近现代的划分 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建筑史的四个发展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现代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