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谅与《岳阳楼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滕宗谅与《岳阳楼记》.doc

滕宗谅与《岳阳楼记》   【摘要】范仲淹《岳阳楼记》选入中学、大学和成人教育教材几十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被人们熟知。但是滕宗谅(滕子京)其人和岳阳楼、范仲淹以及《岳阳楼记》的关系并没有注释清楚。本文介绍滕宗谅(滕子京)和岳阳楼、范仲淹以及《岳阳楼记》的关系,说明滕宗谅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以补充各类教材注释之不足,拓展教与学两方面的视野。   【关键词】滕宗谅 岳阳楼 岳阳楼记 岳阳楼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44-02   提到滕宗谅其人,除了一些专业人员,人们大都不知其为何人。提到滕子京其人,人们则马上会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滕宗谅即滕子京,宋庆历四年春出任岳州(古称巴陵郡)地方行政长官,任内重修岳阳楼,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请当朝显要书写碑文,邀篆书大家题额,终使岳阳楼千年来屹立在洞庭湖边,《岳阳楼记》成千古雄文。   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与范仲淹等同年考中进士,出任过潍州、连州、泰州从事、泰州军事推官。《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记载:“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景佑元年(1034年),任太常博士、左正言、左司谏,因言获罪,贬出京城,到信州任知州,后又知湖州、泾州。在泾州任上,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有功,又兴办学堂,有良好政声。范仲淹“荐以自代”,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处置戎事,甚得机要,边人咸称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庆历三年(1043年),朝中御史弹劾他在泾州任上有浪费公款嫌疑,降职知凤翔府。庆历四年(1044年),知虢州,旋即转任岳州。在岳州任上三年,滕宗谅筑堤修桥,为民谋利;兴办书院,教化一方,政通人和,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原为东吴将领鲁肃校阅水军的阅军楼。自西晋建巴陵县起,鲁肃阅军楼多被称为巴陵城楼、洞庭驿楼等。从唐代起,鲁肃阅军楼逐渐失去了军事功能,演变为文人名士聚会揽胜的场所。洞庭湖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岳州城(古称巴丘、巴陵)临湖而建,当南北交通要道,路过此地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楼赏景,赋诗言志,渐有文名。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4年),中书令张说贬官岳州。张说在唐王朝前后三次为相,武功文采兼具,为开元前期文坛领袖,品评文苑,奖掖后进,深孚众望。他在岳州刺史的任上,扩建了阅军楼,称之为南楼,呼朋引类,赋诗作歌,饮唱酬和,楼因歌诗声名传扬,在文人的唱和之中,逐渐地南楼被岳阳楼的称呼替代。有唐一代,自张说起,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刘禹锡等诗坛大家相继登楼赋诗,终使岳阳楼名重江南。   岳阳楼名扬华夏,则要归功于滕宗谅知岳州重修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因遭御史弹劾,滕宗谅由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贬官知虢州,不久再贬知岳州。当时,岳阳楼年久失修,破败颓废。在处理了修桥筑堤这些民生事务之后,滕宗谅着手重修岳阳楼、建设岳州学宫,振兴文化事业。重修后的岳阳楼“屹然而踞”、“轩然而竦”,极其宏丽,被时人称为一绝。但是,滕宗谅并没有停留在重修工程上,而是思考如何使岳阳楼千秋不颓,“虽浸历于岁月,挠剥于风雨,潜消于兵火,圮毁于艰屯,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他认为楼阁“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于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定位岳阳楼,欲使其代代相传。接着,谋划写一篇能彰显岳阳楼精神的“记”,以达到“取重于千古者也”的目的。写记的人他选中了挚友、当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范仲淹。他写了一封请求范仲淹写一篇记的书信,派专人送往范仲淹任职的?州。滕宗谅本人没有文集传世,他的这份信件也没有收录到历代文选中,而是以《与范经略求记书》的名目保存在岳州当地的方志中,兹全文录于下:   六月十五日,尚书祠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知岳州军州事滕宗谅,谨驰介致书,恭投?府四路经略安抚资政谏议节下:   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今古东南郡邑,当山水者比比是焉,因山水做楼观者处处有焉。莫不兴于仁智之心,而毁于愚俗之手,而名与天壤同者,则有豫章之滕阁,九江之庾楼,吴兴之消暑,宣城之叠嶂,此外无过二三所而已。虽浸历于岁月,挠剥于风雨,潜消于兵火,圮毁于艰屯,须必崇复而不使隳斩者,盖由韩吏部、白宫傅以下当时名贤辈,各有记述,而取重于千古者也。   巴陵西跨城?,揭飞观,署之曰“岳阳楼”,不知?落于何代何人。自有唐以来文士编集中,无不载其声诗赋咏,与洞庭、君山率相表里。宗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