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考试题样卷第三套(附讲评).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会考试题样卷第三套(附讲评)

2017 年会考试题练习(大纲一)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秦朝实现“法令由一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受命中央郡郡守地方机构督责属县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县令或县长县乡三老、有秩、啬(se)夫、游徼里里正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2、科举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选官标准是( )A.血缘 B门第 C.孝廉 D.才能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察举制品行举荐评定授官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考试B、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①标准:②选官权:③选择方式: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3、“鸦片烟,真狡狯······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天地,尽把罂粟栽······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与这首民间歌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倾销鸦片打开中国市场林 则 徐 禁 烟正当贸易入 超出 超背景严重灾难中国白银外流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4、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5、某论文关键词:“洪秀全”、“拜上帝教”、“《资政新篇》”,由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发展阶段转折: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发展:永安建制后期防御战1857—1863失败:天京陷落兴起:金田起义时间1851185218531864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开门。”对联反映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时间 先锋运动中心口号要求5月4日-6月初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学生北京惩办三个卖国贼第二阶段:时间 中心 主力内容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绝)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阶级6月初起上海7、“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制定有关的是( )A.《双十协定》手稿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B 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1.背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2.创立1954年9月,北京内容原则地位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8、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表达了两岸骨肉分离的痛苦。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联邦共和制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表为“一国两制”制作的备忘录阶段时间大事记 酝酿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萌芽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的谈话明确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确立1984年六届二次人大正式通过“一国两制”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中最能体现法则的是( )A.“一边倒” B.多边外交政策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目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过程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内容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