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课 学与问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学问”的含义是指知识、学识。在本课中,“学”“问”两个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出来的,也是问出来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汉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道理说清楚的。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字词学习 我会写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讲述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对科学的不懈探求和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勤奋好学两件事例,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勤学,还要肯问。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他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沈括的故事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①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②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2、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 ?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一)好问 哥白尼 哥白尼(1473-1543),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10岁时父亲去世,在舅舅家长大。20多岁到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1506年回国后大部分时间在大教堂当教士,但始终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他写出的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打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 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二) 能者为师 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 ①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②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学问学问,不耻下问。”这句话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学问是不分年长年幼的,不分地位的贵贱和高低,只要他比你有见识,你就可以向他学,哪怕是个孩子。 (三)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为我们列举了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 沈 括 沈括: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建树很多,他在历史上第一个指出了地磁场存在的磁偏角,这比欧洲人早400年。晚年居住在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专门从事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仍然”说明沈括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求。为后面写他到深山的寺庙里有所发现作了铺垫。 “发现”一词可以看出沈括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最终悟出了诗中的道理。这一前提正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所以来到深山的寺庙里才会有所发现。 合作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AS 127.1-2009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docx
-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题其三:百分率问题(解析版).docx VIP
- 湖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docx VIP
- RCS-9700系列C型测控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pdf VIP
- Unit+2+More+than+fun+Starting+out+&understanding+ideas+课件+2025-2026学年外研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pptx
-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7.2-1-4)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doc VIP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pdf VIP
- 一种磁悬浮式旋转餐桌.pdf VIP
- 2022公路上边坡崩塌坡灾害风险评估指南.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