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解读.ppt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2、熟悉课文背景。 3、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史料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作者在信中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它的语言特色。 2、划出雨果总体评价圆明园的的句子,探讨雨果对待文明和文化的态度。 1、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连续运用祈使句,运用生动华美的语言来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这种铺陈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也更能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无限遐思。 雨果对待文明的态度 “这座大的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表现出雨果珍视人类的文明成果,尊重人类的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和思想远见。 合作探究,重点赏析 1、雨果在信中采用什么方法对英法侵略军进行谴责?起到了什么作用?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试分析雨果在这件事上的立场。 雨果的立场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或者说是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强盗政府并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有友好的,焚烧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 * * 雨果(1802-1885) 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回顾一段历史 火烧圆明园 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找借口进犯广州,挑起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忙逃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10月6日,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第二天,开始大肆抢掠园内的金银财宝,并将所有能搬得动的珍贵文物劫走。为了掩盖罪行,英国公使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10月18日凌晨,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进入圆明园,这个凝聚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智慧的结晶,综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聚集了古代艺术珍品的皇家园林霎时成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总称。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园林,清王朝倾全国物力、人力和财力,集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曾经仙境似的圆明园 春临江南 夏溢狮子林 浩然亭之秋 冰雪鉴碧亭 雾绕仙山亭 渔舟唱晚 黄昏五孔桥 会心桥之晨 福海远眺 圆 明 园的珍宝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毁,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赞美圆明园 (铺陈手法) 主 要 内 容 作者的情感态度:谴责、控诉。 讽刺侵略者 (反语) 2、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1、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对英法侵略军进行谴责,如“体面”、“出色”、“光荣”、“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 * * *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