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坚守中创造语文的精彩-2008年高考分析和2009年教学策略
在坚守中创造语文的精彩——2008年高考分析和2009年教学策略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虞晔如 实行新课程以来,不少人口讲人文性,实际上人文性极不落实。 (1)凡教必迁,且急于迁移,不顾学生对课文还只是一知半解;刻意鼓励学生创新求异,难免伤及文章本身; (2)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观察视觉形象替代文本阅读,课堂里逸于文本以外的东西太多; (3)快速阅读,长文短教,追求所谓“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4)充作主持人,只让学生讨论而不作较深点拨,使学生停留于自我水平; (5)对学生什么都作肯定,使学生以非为是,习非成是; 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花轿, 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可按出嫁前,出嫁时,出嫁后来组织答案。 答案失误: 14题:侯菊剥夺了父亲的财产,侯菊过于世俗、市侩。 侯菊改装花轿,说明她爱虚荣,侯菊17岁出嫁,说明她早熟 。 侯菊把轿子出租,说明侯菊人见人爱,轿子打扮得漂亮,说明侯菊长得漂亮。 没有看懂题目。可能是生活的内容与我们希望的不一样了。学生看法制社会,让学生绝望。 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发生错误。 拔高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此题探究题有一定难度。 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作家汪曾祺师承其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纯朴的嗜血者》,是黄波的《说破英雄惊杀人》一书中的第三篇, “校正传统英雄观,泼辣处可供拍案,而精细处则足堪深思”属于典型的杂文,既有理性的批判力量,又有情感上的感染效果,容易激活考生的思维和打动考生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使考生克服了对论述类文本可能具有的恐惧心理。 另外,论述对象李逵也是广大考生所熟悉的,借助这个文学形象谴责暴力、歌颂生命,可以纠正一部分考生对暴力和生命的错误认识,这对年轻人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和人文熏陶。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失误: ①没有分三问具体答题。 ②未能从文中找寻到有用信息。 引用鲁迅的话的作用,联系第二段,下句作者用了“却”,形成对比。 ③对引用鲁迅话的作用说法不全或有误。学生不懂得这是论据,不会分析论据的作用。 《水浒》作者对李逵的态度,容易看出来,因原文中有“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之句。本文作者对李逵的态度,却不能看出,由开头一段话“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那么,作者的理性选择是什么?由“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等句子可以看出是否定李逵。引用鲁迅的话,完全符合论述类文本的一般作用: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据。同时,还取得了与《水浒》作者对“排头砍去”行为的欣赏态度相对比的效果。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重点是解释“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活在书中的好”这三个要点。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告诫我们应当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绵阳市2009级高三数学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扫描).doc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2011级高一数学半期考试人教版.doc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08年秋季高2011级高一历史半期考试人教版.doc
- 四川省绵阳市开元中学2009级高三数学诊断性考试.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2006级高一物理第一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人教版.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2009级高三物理一诊理综试题 人教版 四川.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8级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 人教版.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文).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9届高三生物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doc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
文档评论(0)